|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生态农业在百色悄然兴起 | ||||||||
作者:韦万忠 资讯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6 | ||||||||
2004年12月5日,自治区农业厅和百色市人民政府在右江区四塘镇保安村那利屯隆重启动生态富民小康村暨经济强村示范工程。其实,早在2002年,自治区农业厅和百色市人民政府就联合组织实施了广西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带工程,在百色市右江河谷4县(区)探索性地试验示范 “猪—沼—果—鱼+灯”、“稻—猪—鸭—鱼—果”、“猪—沼—果—蜂”、“稻—猪—沼—菜”、“垄稻—沟鱼—免耕—垄稻”等生态模式,特别是增加“鱼+灯”环节的生态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农”工作亮点频现 近年来,百色市通过依托自然优势,精心培植“三农”工作亮点,特别是由自治区农业厅和百色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实施的广西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富裕农民、小康农村”的有效途径。 2年来,百色市在右江河谷组织实施了广西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涌现了一批典型村屯和典型户: ——右江区四塘镇保安村那利屯,去年以来实施“猪—沼—果—鱼+灯”生态建设模式,通过资源整合,提出了“六个一”目标,即人均一亩生态果园、户均一个沼气池、人均一个生态养鱼池、人均一头猪、户均一个生态庭院、户均一个副业项目; 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30元,同比增长30%,年增长率首次达2位数。 ——平果县坡造镇都阳村三板屯实施生态富民项目,与休闲产业紧密结合。该屯现有农户208户928人,主要实施 “猪—沼—果—鱼+诱杀灯+捕食螨(套袋)”生态农业模式,现有沼气池203个,户均饲养生猪4.5头,人均种植水果1亩,建有鱼塘12个,并引进老板建设平果三板垂钓基地,该基地占地30亩,配套种植早熟桃100亩,是平果县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2003年该屯被百色市委评为“五村两规范”示范强村。 ——田东县平马镇小龙村江洞屯,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主线建设生态富民示范村。该屯主要实施“猪—沼气—菜稻—诱虫灯—养鱼池”生态模式,建立了以毛节瓜、苦瓜为主的8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片,并建成了25个生态养鱼池,面积达400多平方米,鱼池上挂有诱虫灯,夜晚开灯诱杀稻田和蔬菜地里的害虫,既保护了农作物又为养鱼提供了饲料,每个鱼池年收入4000元左右。 ——田阳县头塘镇二塘村那培屯3组黄春蕾,在自家20亩芒果园里挖个小鱼塘,塘里养鱼,塘上养鸭,并在鱼塘边建造9个猪圈及鸡舍,修建一个沼气池。2003年全年出栏生猪52头,活鸡380只,活鸭350只,产鱼1570公斤,芒果总产28000公斤,几项总收入达12.87万元,减去成本6.79万元,实现毛利6.08万元,成为全县发展果园立体种养的生态富民大户。 实践证明,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具有可比可学的导向性。特别是那利屯,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河谷部分群众闻讯后自费到那利屯取经,回乡后纷纷以“猪—沼—果—鱼+灯”生态建设模式为蓝本,大建沼气池、养鱼池,并积极到农业局询问有关生产技术,掀起了一轮农村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的热潮,现有26个村屯的生态农业建设初具规模。 主攻“鱼+灯”环节 百色市在实施广西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工程当中,把“鱼+灯”这一环节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底掀起首轮鱼池建设大会战的高潮,计划在右江河谷18个重点村实施5类模式:一是在右江区四塘镇三塘屯,田阳县头塘镇头塘村平旺屯、百育镇四那村那生屯 田东县祥周镇新州沙通、平马镇小龙村、林逢镇东务村及平洪村、思林镇可恒村及良余村,平果县新安乡道峨村实施“猪—沼—果—鱼+灯”生态模式;二是在田阳县头塘镇头塘村绿谷屯和田东县林逢镇桥礼村实施“免耕抛秧优质稻+频振式杀虫灯+养鱼”轻型生态模式;三是在田阳县头塘镇头塘村实施“猪—沼—香蕉—鱼+灯”生态农业模式;四是在田东县祥周镇、林逢镇和思林镇五保村实施“猪—沼—鱼+灯”;五是在田阳县百育镇(百色市农科所)实施“四季蜜芒+沟畦养鱼蛙”。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全力探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之 上海建立生态科技创基地 崇明 两岸学者6点共话生态农业 生态织锦绣 文明写华章 还生态农业“一方净土” 加速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访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