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中国能源结构要变革 | ||||||||
作者:严登峰 资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2-16 | ||||||||
除了给中国敲响环保警钟,提供CDM机遇,而在深层次上,《京都议定书》将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变革。 庞大的CDM市场虽然诱人,但是在争夺这一市场的道路上,中国正受到来自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威胁,据碳交易咨询公司Point Carbon2004年底公布的卖家排名,印度居于榜首,中国仅仅排在第五位。目前,2/3的减排项目来自印度、巴西、智利,其中印度向联合国申报的项目已达总数的50%。为了吸引CDM项目,印度还专门成立了可再生能源部。 面对印度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4年6月,《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而正在全国刮起的一股“环保风暴”,进一步透露出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政策信号。 国家环保总局1月27日公布了46家尚未启动脱硫项目的火电厂名单,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此前曾向外界表示,下一步整治的重点将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能耗、物耗高的行业。 潘岳此前表态说,“叫停一批项目可能损失几十个亿。但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火电厂燃煤排放的温室气体一旦超出人均4吨,我们国际履约的费用每年就要达到500亿;而且根据世界银行计算,2020年之后,我们仅为燃煤造成的疾病就将支付3900亿美元的费用,占GDP的13%。” 在对传统产业的发展进行成本考验的同时,《京都议定书》还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前景正被普遍看好,2002年德国已经安装了近1.3万个风力发电机组,这不仅为德国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增强了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美国也制定了类似的“百万屋顶计划”。专家建议,我国具有丰富的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因此应在我国中长期战略在技术、政策上应有所部署。 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明显的利益,而且站在长远的高度,还有利于消除我国能源安全的隐患,减轻我国在环境外交上的压力。 张梓太教授分析,面对能源紧张的现状,最近一段时期我国会一直致力于能源工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国内能源工业还停留在粗放式生产阶段,于是在生产过程中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果现在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在将来受到具体减排指标约束时,这些行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并且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向俄罗斯等排放量较小的国家购买排放权。 为了给缔约国提供回旋余地,《京都议定书》提出了联合履行、排放权交易等方式,如果一国的排放量低于条约规定的标准,则其剩余的额度可以直接出售给完不成规定义务的国家,以冲抵后者的减排义务。 作为国内长期从事环境和资源法学研究的学者,张梓太呼吁政府和企业在有限的缓冲期内,针对《京都议定书》及其后续行动方案作出积极应对,一方面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找出新的思路,“环保风暴”表明,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中国已无法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加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影 《京都议定书》有了“牙齿” 科学家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使热 中英联合研讨气候变化效应 气候变化威胁世界自然遗产 “京都经济”影响深远欧盟美 西雅图领头给地球“降温” 法国企业家谈《京都议定书》 八国集团合力围堵非法伐木 中国气象水平和欧美有差距 记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