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我国赢得制订国际海底环保规则的参与权 | ||||||||
作者:李斌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3 | ||||||||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李斌)一旦未来海底采矿变成现实,海底的环境如何进行保护?经过几年的海上调查,我国科学家提出了一套深海环境调查计划及防止深海采矿对环境影响的措施,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好评,在国际海底管理局有关规章的制订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从中国大洋协会获悉,出席国际海底管理局会议的我国代表团根据实际工作和科学依据,据理力争,修订了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环境准则”,为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又从制度制订的源头上维护了我国权益。目前,我国实施的“基线及其自然变化”计划已被列为国际海底管理局组织的四大国际合作项目。 另外,我国大洋资源勘查和评价研究工作实施了战略转移,有关工作稳步推进。1990年至1999年,中国大洋协会紧跟国际海底区域活动发展形势,从有限的专项资金中挤出部分经费及时安排了国际海底区域其他资源的前期勘查和研究工作:在太平洋进行了近10万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靶区调查评价;对海底热液硫化物和天然气水合物进行预研并初步评价指出了海上勘探的目标区;启动了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2001年至2003年,随着我国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开发对象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向多种资源拓展,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科考船在麦哲伦海山区、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调查区等区域对富钴结壳资源、硫化物资源进行了总共775天的调查,对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示范区进行了资源评价,对硫化物等其他资源进行了靶区研究。
|
||||||||
资讯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环境组织 国际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古巴开 纪念2005年5.22国际生物多样 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为国 中国环保投融资国际论坛开讲 国际大营救———拯救月熊 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在 我国又有9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 2005中国·上海国际环保工业 上海国际环保展05.03.29-03.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