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三致”毒物威胁饮水安全 检测标准亟待制订 | ||||||||
作者:吴晶晶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16 | ||||||||
新华网南京5月15日电(记者吴晶晶)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太湖流域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包括饮用水源地在内的很多水体中存在着大量会对人体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效应的有机毒物,而我国现行的水质检测标准中对这些有机毒物的检测指标十分有限,针对水体中有机毒物的相应检测标准亟待制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界中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大量增加,并由于人们在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而排入水体。据江苏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处长蒋巍介绍,由江苏省环保厅牵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实施的“有机毒物地方排放标准和治理技术的研究”课题中,已经在江苏的长江、太湖等饮用水源中查找出了100多种有机毒物,“这些物质虽然在水体中浓度低,但长期饮用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影响人群的生殖能力,对人民群众健康的损害将是长期和十分严重的。”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首先要有科学的水质检测标准。据了解,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基本项目指标为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检测指标共85项,其中对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十分有限。 “我们有必要将水污染的急性反应和慢性反应的研究结合起来。”蒋巍表示,在摸清这些“三致”有机毒物种类的基础上,要搞清楚它们是哪些行业排放的及其排放规律,研究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继而确定排放标准,“这样有利于提高治污和环境管理的科学性。” 蒋巍说,目前江苏省正在研究这些已发现的有机毒物的深度处理技术,并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验效果,希望能够尽快出台相应的地方水质检测标准。他同时表示,地方性污染控制标准更具针对性,一般来说也比国家标准严格,如果这些地方标准能够成功实施,对今后国家标准的制定也是一种有益的经验。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40部法规明实施 关乎公众健康 2.3亿方长江清水解燃眉之急 塑料包装安全应引起全球关注 饮水机是能耗大户 节能不该被 环境建设跟不上破坏的速度 3 欧盟环保指令将影响我出口 国 海口饮用水源警钟敲响 正视城市水荒 大运河吴江与浙江嘉兴段污染 黄河重点饮水水源地污染物排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