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科学时报:川渝高温与三峡工程无关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科学时报:川渝高温与三峡工程无关
作者:王学健    资讯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31
    9月1日,本该是学生们背起书包去上学的日子,可重庆市的500万师生却因为高温而延期开学。正当重庆市民苦于持续的酷热天气时,“三峡水库蓄水导致川渝高温大旱”这条火上浇油的消息,在重庆市民甚至国内外很多媒体中间掀起波澜。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川渝高温与三峡工程无关。

    今年入夏以来,重庆、四川盆地出现了近5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伏旱,重庆平均降水量仅有244.5毫米,四川309.9毫米,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四川东部、重庆无降水日数达30~50天,重庆市无降水日数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

    面对持续的严重高温伏旱天气,人们禁不住要问:“高温伏旱的原因是什么?”甚至有人怀疑,这种严重的高温伏旱天气与三峡大坝蓄水有关。

    事件起因:四川盆地木桶效应之说

    在互联网上搜索“重庆高温与三峡工程”,会出现很多信息:重庆高温干旱与三峡工程无关,气候专家否定川渝高温伏旱与三峡工程有关;等等。其中也包括《重庆高温,应该考虑三峡大坝的风阻效应》这样的文章,其中提到“三峡大坝与四川盆地的木桶效应”。

    这篇文章说,“木桶原理”本意是一只木桶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法则,并非自然科学的定律。“四川盆地的木桶效应”也是一个比喻,把四川盆地比做一个大木桶,最短的一根木条就在三峡的位置,这个自然形成的狭长缺口成为向盆地输送水汽的关键。文章中有这样的表述,“三峡大坝使自然地貌遭人为改变,短的木条被接长,水汽循环的主要通道被阻挡,经年累月导致桶内气温失衡,伏旱高热天气随之产生。”

    与此类似的文章中竟然有这样的疑问:“天府之国”将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吗?有人认为,四川盆地本来四面是山,盆地上空因此云雾集结、雨量充沛、风调雨顺,但三峡电站的建设,使这云雾从缺口流出,这样“天府之国”就变成了“干旱之国”。

    专家观点:将川渝高温干旱

    归咎于三峡工程没有科学依据

    持续高温的原因是什么?高温伏旱的出现与三峡工程有关吗?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委员会气候应用与服务工作组主席董文杰博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灾害性天气研究与预测室主任张庆云等多位专家。他们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后认为,将今年高温伏旱归咎于三峡工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董文杰表示,“导致四川、重庆干旱的原因主要有三,全球变暖是长时间尺度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直接因素,同时还有城市热岛效应,与三峡工程毫不相关。”

    张庆云也表示,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今年四川、重庆的高温干旱与三峡工程不可能有关系。张庆云说,事实上,川渝的高温伏旱与今年下垫面热状况和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

    有专家进一步解释,下垫面是指在大气下面的地球表面,海洋、陆地、森林、草原、湖泊、裸土、积雪等都是大气的下垫面。

    池区对流活动明显。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较往年偏北、偏西偏强。副高的这种异常形态,不利于南方的暖湿气流到达西南地区东部。另一方面,西南地区受大陆高压稳定控制,川东、重庆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致使该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旱情严重。这种气候状况长期控制了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导致伏天高温天气出现时间较长,对重庆、四川等地区影响十分突出。

    其次,在2005/2006年冬季,青藏高原地区降雪较常年偏少两成左右,使得亚洲季风增强,我国夏季季风雨带位置偏北,而长江流域降水相对偏少。夏季青藏高压也比常年偏强,并与副热带高压连接成一个强大的高压带,持续控制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同时,来自中低层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受大陆高压阻断,使我国西南地区水汽条件不充足,空气湿度偏低,造成干旱少雨。

    第三,今年前期气候系统的异常还使入夏以来,尤其是进入8月,冷空气难以南下到西南地区,而是平移到我国东部,造成北京、黄淮、东北等地带降雨较频繁。而西南地区南北气流交汇不明显,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少。

    “大家都知道,现在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国际上展开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展开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的外交谈判。”董文杰表示,百年以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由人类活动和气候的自然波动共同造成的。这种变化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尤其明显,我国的很多地方实际上就处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重庆、四川恰好就处于这个地区,所以这是北半球及我国夏季极端高温热浪频繁出现的大背景。

    董文杰说,从全球来看,今年重庆、四川的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并不是孤立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个例之一。与此同时,造成川渝极端高温干旱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他说,今年夏天欧洲高温热浪主要受稳定少变的高温系统控制,美国由于受异常偏强的高温控制也出现了高温热浪天气。对于我国川东、重庆地区而言,高温干旱则与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双重控制有关。而这种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双重控制的原因又是因为气侯系统的异常造成的,是气候系统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

    “对城市来讲,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还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董文杰表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生产、交通的集中,使城市区域增加许多额外的热量输入。同时,随着城市的建设,使得土地利用发生变化、植被减少等等,城市化的热岛效应也增加了城市的高温酷热。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水库蓄水对周边气候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国际上在特大型水库的生态和环境影响问题上还存在较大争议,但一般认为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大范围气候的影响并不明显。

    据专家介绍,三峡水库是一个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地区的小气候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对三峡水库形成后的气候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其基本结论是:“三峡水库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和雾的水平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水库附近表现最明显。各气候要素建库前后均有一定变化,但增减幅度不大。”

    在三峡工程建设开始之时,国务院三峡办就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工程”。监测结果显示,并没有发现三峡库区蓄水量的变化对气候造成明显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蓄水以来,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水库是否会对周边气候造成明显影响。利用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研究由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陆面状况的改变对周边气候的可能影响,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国内外目前都有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的方法、模式不同,结论不完全一样,但目前研究结果都表明:三峡水库的建设不会对周边区域气候带来明显影响,在某些方面还会改善周边的小气候特征。

    这位专家表示,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交界的伊泰普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大坝库区属温润亚热带气候,与我国三峡库区的气候和环境类似。对该水库1984年建成前后的监测数据表明,水库周围的年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都变化很小。对水库周围6个农业气象站的多年数据分析也表明,兴建水库并未引起库区周边地区的气候发生任何趋势性的变化。

    “这次把川渝高温与三峡工程扯上关系,也不排除一些非科学因素在中间作怪。从这个角度说,更应该加强对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重大灾害的研究。自古邪不压正,正的东西多了,邪的就自然减少了。中国不论搞什么国外都有人要站出来说话,这次是高温与三峡工程,下次没准就把矛头指向其他方面。”董文杰认为,“国内的极个别人跟风,是由于科学普及不够,有些人不了解一般的科学常识。如果科学普及工作更加强一些,这种情况就会少些。”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川渝遭60年一遇干旱 专家:以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