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加大力度保护京杭大运河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加大力度保护京杭大运河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3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南至浙江杭州,横跨大江南北,蜿蜒流过1794公里,犹如一条镶嵌在神州大地上的大动脉千百年来奔流不息。

  京杭大运河汇集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运河区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特别是随着运河区域商品经济的繁荣兴起了一批工商兴旺、商客云集、交易繁盛的运河城市,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重镇。京杭大运河不仅直接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重要水上航运通道,承担了繁忙的运输任务,而且还发挥着巨大的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给运河两岸人民带来极大福祉。同时还产生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运河文化。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京杭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逐步衰弱,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也日益遭到破坏。同时,由于京杭大运河分属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四省二市,其文化遗迹的保护还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运河文化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也出现了许多矛盾。

  如果不加大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力度,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受退化、破坏,直至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应该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上的姊妹篇。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不是一省、一地、一个部门之事,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与“申遗”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协调统一的原则。要改变目前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的现状,建立国家级的统一的“申遗”和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由国家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河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切实摸清京杭大运河“家底”,对“申遗”和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抢救第一的原则。京杭大运河“申遗”和保护,首先要实施历史文化遗存抢救工程。京杭大运河沿河各省市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动员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努力把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一例外地保护下来,把部分已经损毁的重要文化景观修旧如旧地修复起来,确保运河沿河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展示千年运河的深厚文化底蕴,再现“历史长河”、“文化长河”的丰富文化内涵。

  生态优先的原则。长期以来,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京杭大运河水质下降,生态恶化。京杭大运河的生命在于水,离开水,京杭大运河的价值无从谈起。要科学实施运河功能调整,加大治污力度,修复提升运河自然生态环境,让运河水清起来,让运河两岸绿起来。让人们更好地亲近运河、感受运河、品味运河的每一方水域、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条道路。

  造福于民的原则。运河两岸曾是百姓生活居住的“黄金宝地”。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居民小区与工业企业交错混杂,加上生态环境恶化,致使运河周边居民住房破旧不堪,市政配套不全,生活配套缺失,还常常受到噪声污染、水体发臭等问题的困扰。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坚持把“造福于民”作为京杭大运河“申遗”和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改善运河沿河生活环境,让人民共享保护的成果。

  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京杭大运河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京杭大运河的整体价值,宣传保护京杭大运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每一个公民都有自觉保护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京杭大运河的良好氛围,才能让这条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历史深处流向现代文明,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资讯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