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胡唯元 张…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6

  本报记者胡唯元 张强

  1.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诞生

  1月2日,西南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这是我国在家蚕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进展,将为我国家蚕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防病找到有效途径。

  2003年,西南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成功绘制出家蚕基因框架图,并于2004年12月10日在《科学》上发表,这是近百年来我国在《科学》杂志发表家蚕研究论文“零”的突破,也是世界昆虫学界的一件大事。在家蚕基因框架图的基础上,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研究团队继续攻关、扩大战果,历时一年研制出了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

  一张只有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汇集着家蚕一个细胞上的2.2万个基因,每个基因分别有自己的图谱———中国科学家再次向世人展示着科学的神奇。这些功能基因分别控制着家蚕的性别、产卵、抽丝、抗病等功能的发挥,把它们编码后存储起来,可以通过电脑程序查找。

  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的成功出炉,为基因干涉技术和家蚕产业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对家蚕基因进行干涉后,其性别决定机制、抗病性机理、蚕丝蛋白质合成将会变得更易于掌控。

  2.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新粒子

  1月6日,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同时宣布: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的北京谱仪实验,观测到一个新粒子。科学家猜测,它有可能是在高能物理实验中寻找了几十年的新型粒子。暂时被命名为X1835。

  科学家认为,如果发现普通夸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将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和自然界的认识。“这个新粒子是在分析粲粒子J/ψ衰变到1个光子和3个介子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它的质量值约为1835兆电子伏特,相当于3.3×10-27千克;寿命非常短,约为10-23秒,人类的正常知觉根本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金山介绍说。

  该项研究成果去年12月31日在国际著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引起了国际高能物理界的极大兴趣。2005年国际高能物理大会主席TordEkelof教授说:“这可能是首次观测到物质和反物质可以通过强作用力形成束缚态的证据,因而非常重要。”

  3.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中央及国务院发布有关自主创新的决定和政策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这次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进入关键发展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召开,不仅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也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了实施《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月26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第一次非常系统地形成了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配套政策》包括十个方面,分别是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加强统筹协调等。

  4.我科学家研制成功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

  2月22日,科技部、教育部在复旦大学主持了由复旦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成果鉴定会。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的成功及获得农业部授予的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标志着该疫苗制品已达到进行工业化生产的质量标准。该疫苗将成为国内外首先研制成功和可进入工业化生产的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

  口蹄疫是当今世界列为A类的家畜传染病,危害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传播迅速、感染率高,一旦流行,直接经济损失可达上百亿美元。更严重的是因疫情流行会影响畜产品出口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素有“政治经济病”之称。由于近年来世界上已发生多次大暴发,对世界畜牧业发展影响极大。多年来,世界上曾经有口蹄疫病毒流行的国家,至今对防治口蹄疫病毒的最有效措施是大规模接种疫苗免疫,因此研制有效安全的疫苗是防止口蹄疫病毒流行的技术关键。

  现在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疫苗的优点是该疫苗在制造过程中,不需要大量培养高致病口蹄疫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不带任何致病因子,是一种安全而高效的疫苗。

  5.我建成世界最大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

  4月13日,我国建成了一个世界最大的“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它能高质量保存43个重要濒危的畜禽品种和6种野生动物体细胞共计21417份。与此同时,还建立了用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的两个技术平台,从而开辟了畜禽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新途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介绍,他们建成的这个细胞库,科学、系统、有效。是迄今为止,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式,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提供的最为珍贵的“素材”。它是目前国内外畜禽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保存的最大细胞库,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细胞库里的43个重要濒危畜禽品种有: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小尾寒羊、蒙古羊、太行黑山羊、大白猪、长白猪、松花江黑猪、德保矮马、北京油鸡、白耳鸡、狼山鸡、北京鸭等。6种野生动物分别是,狼、貂、蓝狐、雪狐、马鹿和黑翅长脚鹬。研究人员强调,“这些物种能实现全社会的实物共享”。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外畜禽品种的引进和集约化养殖等原因,导致我国很多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这意味着进行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科学研究基本材料会永远丧失。在全球性抢夺生物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中国科学家理应构建重要濒危畜禽品种群体细胞库,以保存其基因资源。

 

[1] [2] 下一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资讯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