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稳快好——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向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赵承 张晓…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6 | ||||||||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赵承 张晓松 王宇)从速度上看,求“稳”;从质量上看,求“好”;从内在机制上看,求“活”,这是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字诀”。政府工作报告所作的今年经济工作的安排,可以说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稳”,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调 稳定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无疑是政府在2007年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稳定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完善和落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夏鸿辉说,中国经济连续四年实现10%以上增长速度,同时通货膨胀较低,进入了一个高增长、低通胀发展期,这是很不容易的。当前,尤其要珍惜这种好局面。稳定政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是明智之举。 从财政政策看,尽管长期建设国债比上年减少100亿元,但是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做了相应的增加。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目前财政赤字风险并不大,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启动市场。这次国债减少是稳健财政政策的必然要求。 从货币政策看,尽管控制中长期贷款,但是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信贷支持明显加大力度。 从“三驾马车”看,投资是要进行控制的。林毅夫说,投资增长多快才是合理的?这要看投资的效益。我们担忧的是产能过剩,这会形成浪费。关键是要调整投资结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只要投资结构合理,投资增长越快越好。尽管要控制投资,但对于农业农村、社会事业、自主创新大力支持,投资仍然保持适度增长。而另一方面消费将是重点扩大对象。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也是需要坚持的方针。“稳”字第一,是要尽可能保持、延长当前发展的好势头。这既为本届政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好”,指明中国经济努力的方向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在快的同时,出现了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问题。 众多的经济问题,归结起来在于结构的不合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认为,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实际上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反映。必须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总量平衡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 节能降耗是代表和委员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来自上海的全国政协委员朱成钢说,去年上海节能指标勉强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上海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属于都市型的产业结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节能减排,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周旭说:要想把能耗降下来,就要加大科技投入,改进工艺,淘汰落后产能。这也是调整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做到“好”,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结构调整“双向使力”。一方面采取积极的政策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工业产业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又紧抓节能减排,倒逼结构的改善。 “稳”,才能为“好”提供前提。“好”,才能使经济增长持续下去,达到“稳”。 “活”,创造中国经济前进的动力 在中国结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新阶段,中国的改革也面临着新的任务。以改革激活力、添动力,既是当前需要,更是长远大计。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法律草案,在酝酿多年后,终于要提请审议。这一改革对于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强化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进而营造公平与透明的市场环境,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开放日益深入的环境中,金融领域所受到的挑战是巨大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如何在挑战中规避风险,更好地发展,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金融体制改革,被放在了极高的位置上。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布置全面、具体。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都非以前所能比拟。 在谈到金融问题时,林毅夫委员说,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发展不起来,这就造成就业潜力得不到挖掘;农民也因为缺少资金,造成增收难。这些都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发展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垄断行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在新的开放条件下的改革,将激发出更为充沛的活力,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关键词” 凸显江苏经济发展 气候变暖将抵消东非经济发展 周生贤: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 江西要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可再生能源 中国经济发展的必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