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全国委员关注环保建设:建立支撑系统保障生态安全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齐联 周丽… 资讯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8 | ||||||||
生态安全问题受到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生态安全,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问题凸显 最近几年,气候变暖、资源消耗过大、部分物种濒临灭绝、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问题,成为谈论最多的话题。也凸显人们对生态安全的隐忧。 据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现存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危害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263.62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7.46%。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每年增加荒漠化面积1.04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危害涉及我国18个省(区、市)498个县(市、旗)、31个少数民族近4亿人口,全国每年因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间接损失2889亿元。 与荒漠化问题同样严重的还有水土流失,目前水土流失的总面积达356万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过去50年因水土流失而损毁耕地4050万亩。我国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水平的1/3,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水资源短缺变为绝对性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400亿立方米,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农田受旱面积近4亿亩。 作为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也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已有1431种动植物种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同时,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达400余种,每年因此造成经济损失数百亿元,全国很多地方已成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重灾区”。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难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保障生态安全,目前已成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生态安全与林业息息相关 森林植被不足是我国严峻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的根源。据专家介绍,森林、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洪涝灾害……森林生态系统维系着包括水体安全、土壤安全、大气安全、生物安全等,对人类影响最直接、最重大,也最关键,处于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所无法替代的主体地位。业内专家多次表明,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增多,频率加快,危害加剧,这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脆弱密切相关。值得重视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有18.21%,森林面积为1.75亿公顷,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 沈国舫委员对此表示担忧,他说,以南方为例,南方一些地区虽然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但普遍存在着树种单一问题,加上粗放经营,容易发生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也减弱了水土涵养功能。 有委员认为,我国森林覆盖率不高,植被稀少,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植被稀少,水资源的涵蓄能力就弱,使我国2/3的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仅存的水资源,有相当部分还受到污染。她认为,解决好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森林和湿地作用巨大。 王志宝委员也表示出了相同的观点:我国严峻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根源在于森林植被不足。明显的例子是,凡森林覆盖率高的国家或地区,自然灾害一般都很少。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必须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巨大生态功能。 人为因素影响生态安全 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在与上次清查间隔期的5年中,有1010万公顷林地被改变用途或被征占变为非林业用地,相当于江苏省或浙江省的国土面积。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一些政府重点工程违法占用林地现象比较严重。据马福委员介绍,近年来因地方政府领导行为和企业法人造成的林地破坏案件占案件总数的90%以上。 因保护管理不善,我国一些地方的湿地在急剧消失。据统计,到20世纪末期,因城乡工矿及城市开发占用湿地100万公顷,使我国滨海湿地丧失了50%。近40年来,全国13%的湖泊已消失,累计减少面积130万公顷。 同时,森林火灾不断,林业有害生物频繁入侵等,对生态系统也造成严重破坏。 陈邦柱委员说,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乱采滥挖,导致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有的地方由于滥伐林木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由于乱占林地使林地面积大大减少,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其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甚至灭绝。马志伟委员则认为,植被减少、沙漠化是荒漠化的表象,水源盈亏是左右荒漠化的直接原因,自然因素和人类的不当行为则是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江河流域是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区,其中长江、黑龙江、珠江等七大流域的森林面积占全国的70%。来自云南的委员说,现在在江河上“跑马圈水”,大搞水电开发,铺路架桥,已严重改变了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挥。 生态安全需要保障机制 “生态安全与其他方面的安全不同,它影响更广,后果更严重,造成的生态危机,通常很难在一代人、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手里挽回。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保护和发展好自然生态,加快植被恢复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已成为政协委员的共同愿望。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呢?委员们针对所在地域特点各抒己见。 青海地处大江大河源头,有“中华水塔”之称,关乎水安全和我国生态大环境的改善,加强这一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来自青海省的政协委员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尤其要高度重视森林植被恢复和建设,建议对这些地区实施生态补偿,既让上游得实惠,又让下游受益。 来自西部的许多委员认为,西部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是生态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荒漠化地区的生态建设投入,设立专项建设基金,继续搞好生态工程建设,改善西部群众的生产生存条件。 针对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好,水源充足,树木生长快的有利条件,沈国舫等委员提出,加强对南方森林的抚育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效益,尤其要改变南方一些地区树种、林种单一的问题,努力构建多重结构、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王志宝委员认为,东北、内蒙古的国有重点林区具有发展林业的天然优势,应当把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的地区划为生态公益林区加以保护。 近年,沿海风暴潮等灾害频繁,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来自沿海省区的代表认为,沿海防护林是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应尽快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苏树辉委员还建议,对生态环境脆弱且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区域,应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整治,鼓励生态性移民;对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要实行强制性、抢救性保护,严禁从事各类开发活动。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为湖南整治环保动真格喝彩 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环保总局局长:维护生态安全 确保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 高度警惕外来生物威胁我国生 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安全 友好对待环境才能保证生态安 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委员提 剿灭外来“植物杀手” 保护湖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