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绿色和谐 你我同行 | ||||||||
——我省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八年回顾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熊飞 资讯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17 | ||||||||
□本报记者熊飞 母亲河的安澜,关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沿黄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关乎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团省委联合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黄河河务局、省环保局、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启动实施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向全省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发出号召:保护母亲河,治理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 八年来,这项行动始终坚持以倡树生态文明、弘扬生态理念、传播生态文化、开展生态体验、推进工程建设为主题,持续开展系列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有效推进了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绿色宣传 “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展以来,每年一个宣传教育主题,开展了“首都新闻记者黄河行”,“母亲河,我与你同行”,“绿色旗帜传递”,“清洁江河水、做母亲河卫士”,“小事做起来、绿色助奥运”,“共护母亲河、共建绿色中原”,创建“青年节约之窗”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广场、校园、农村、社区、工地等为阵地,集中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动员全省广大青少年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义务宣讲员、执行员和监督员,有效地在全社会宣传了“节约资源、珍爱生灵、抵制污染、保护环境、共建和谐”的理念。 “保护母亲河行动”,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 绿色实践 行动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引导全省广大青少年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活动,积极倡导生态环境道德,传播生态文明,从清除公共场所白色垃圾、回收废旧电池、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注意节水节电节能做起,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日益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基本价值观。目前,全省组建青少年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5000余支,学生绿色环保社团300余个,建立保护母亲河监护站60余处。 此外,有关部门还充分利用春游等时机,依托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自然博物馆,组织青少年开展自助生态旅游、野外生存训练、科学考察等环保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其生态道德素质的养成。 绿色建设 通过社会化运作、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致力打造精品工程,保护母亲河工程项目建设在我省得到了深化实施:八年来,争取国家及外援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建设了保护母亲河流域综合治理孟津、济源、博爱项目,中日青年生态示范林荥阳、灵宝、惠济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总治理面积9.5万亩,造林成活率均超过85%。 其中,孟津、济源项目位于小浪底大坝两侧,治理后每年可减少12万吨泥沙流失;荥阳桃花峪项目,让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邙岭成了省会的后花园。 眼下,这些重点工程项目区正与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相继成为全省青少年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八年来,全省营造“青字号”绿化工程3500多个,植绿护绿面积超过50万亩。 绿色农村 “保护母亲河行动”实施以来,始终注重引导广大青少年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组建了青年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与“河南青年百村建设行动”联系村结成对子,入村宣讲现代生态文明知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倡树生态文明新风。 监护队员们还以监护农业生产面源污染为主要监护内容,监督生产生活中的污染行为,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以培养扶植退耕还林青年示范户、速生林青年生产大户为切入点,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生态建设带头人。 绿色保障 八年来,团省委等“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各负其责,形成了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好机制。全省各级团组织号召并引导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以“5元捐植1棵树”、“200元捐建1亩林”为主要形式,开展系列捐资建林活动,设立了省“保护母亲河行动”专项基金——“绿色希望工程基金”,募集资金近300万元。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没有相关资讯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