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专家为节能减排献八策 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冯之浚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18 | ||||||||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是造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未能如期完成的主要原因。 要实现“十一五”期间的两个约束性指标,根本的途径是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观念、资源利用模式和环境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节约资源能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和资源化原则,其直接效应就是节能、降耗、减排。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完成,关键是尽快完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主要的制度保障措施有以下8条:1,建立循环经济规划制度,明确政府绩效评价考核和鼓励、限制或禁止措施的具体要求。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杜绝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长、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做法。3,建立循环经济的标准、标识、标志和认证制度,规范政府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和依据和手段。4,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者应依法承担其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处置的责任。5,建立对重点企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建筑、造纸、纺织、食品等主要工业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监管。6,完善产业政策制度,规范和引导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发展,限制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7,建立政策激励制度,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鼓励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8,建立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责任的有关制度,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公众的参与作用,形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抓紧节能减排和污染整治 节能减排:既是攻坚之战更是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 陈清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 建立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 温总理强调坚定不移实现节能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