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驶上科学发展快车道
Eedu.org.cn 作者:徐伟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20
 

  重庆市地处国家西南,是长江上游的工商业重镇和交通通信枢纽。1997年,中央设立重庆为直辖市,其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决定了重庆市必须同时肩负起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历史重任。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环境推进科学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

  2003年底,浙江某企业准备在重庆北碚投资10多亿元兴建一家大型水泥厂。接到申请后,北碚区立即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考察,并由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等综合评估。尽管看好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北碚区最后还是坚决拒绝了这家企业。4年来,北碚区拒绝了投资总额达60多亿元的污染项目落户。

  项目由于环保过不了关而被拒于门外,这在重庆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强力推进,强化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了工作督察和考核,推进环境保护各项措施落实。

  2000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2006年7月,重庆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着力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制约环境保护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5月18日,重庆市人大通过新修订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要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实现突破,“实施生态安全保障战略,扎实推进生态大市建设,切实搞好三峡库区、渝东南山区的生态功能区规划和建设,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一系列重要举措的实施,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逐渐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各级党委、政府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在发展经济和城乡建设中主动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在重大决策或建设重大项目前,都要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做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促进协调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和贯彻实施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意见,对重点产业投资方向加强合理引导,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轻结构性污染。

  截至2006年底,重庆市关停了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小造纸企业2000余个,关停小火电项目15个。

  同时,重庆市把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作为引导、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并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和审批责任“终身制”,将环评审批作为项目核准和开工的前提条件,对未通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核准、登记和批准用地,金融部门不予贷款。

  2006年,重庆市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优化了重钢环保搬迁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选址和污染防治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充分发挥环评“一票否决”的作用,依法否决了一批项目的选址、扩建等,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了新污染。

  为努力探索从源头加强污染治理的路子,重庆市坚持用循环经济的办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出台了关于促进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在化工医药、冶金、建材、电力、轻纺等重点行业完成了37户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示范、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转变。一批企业顺利实现了由“花钱治污”到“治污赚钱”的转变。

  长寿化工园区一家化工企业在3亿多元的总投资中,环保投入达到8000万元,不仅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循环,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企业将工业废水变成沼气,不仅充抵处理污水的成本,并且产生了利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环境保护怎样优化经济发展?重庆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认为,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提供优良的环境质量,同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增产减污”,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早在“十五”期间,重庆市就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清洁能源工程,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万吨;所有现役大型燃煤电厂都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并实现在线监测;建成3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17个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9座城市垃圾处理场和13个小城镇垃圾处理项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5%和70%。2005年,重庆在工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一倍的情况下,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COD排放量和SO2排放量比2000年降低了50%。

  按照国家要求,2010年,重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23.9万吨和73.7万吨,分别比2005年削减11.2%和11.9%。

  2007年5月,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到2012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经济社会要加速发展,污染物排放削减必须实现目标,新的形势下,重庆环境保护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

  重庆市委、市政府除了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外,还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率以及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等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了规划纲要,认真开展污染物减排工作。

  重庆市制定了《“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总量控制计划》,将污染减排指标层层分解到了区县和重点排污企业,逐级签订了“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为督促污染减排工作落实,市政府成立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办公室,建立了总量控制台账,对总量削减、项目建设和投资落实情况实行每季调度,半年通报,加强督办落实;并将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区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评先”和“一票否决”的内容,对未完成总量削减任务的区县党政“一把手”,取消“评先”资格并启动问责制;对未完成总量削减任务的区县,实行区域限批,有效地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治污、促减排的积极性。

  近年来,重庆通过不懈努力,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全市污染防治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6年,重庆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创直辖以来最好水平;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水质22个监测断面全部满足Ⅲ类标准,满足断面的比例比1996年上升了11.8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GDP达到3846亿元,直辖10年来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1570元和2847元,平均增长8.7%和6.9%,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