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位下,城市竞争的秘诀
有人批评京津冀竞争多于合作,有人批评河北省11个市的竞争有点过度,呼吁大家理性面对,重新思考各自的定位,不能盲目攀比。我不同意竞争过度的看法,但是各地在竞争中确实应当理性思考、准确定位。
放眼世界,每个国家、地区无时无刻不在竞争,争取多一点发展的机会,争取多一点的经营利润……在国家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推动下,京津冀三个省级行政区,河北省内的11个设区市,围绕可能获得的巨大财富和利益,各展所长,放开手脚,竞争一番,在所难免。
城市竞争有一个准则,那就是看谁的发展成本低,谁就能胜出。比如北京人号称有10万人到廊坊买房,石家庄不会去争,也争不过,就是因为在现在的条件下,北京人到廊坊生活的成本远远低于石家庄。等到城际高铁建成了,一个小时就能到石家庄,同时石家庄的生态环境、文化设施、消费水准、旅游项目等大大改观之后,北京人就会来石家庄居住,廊坊可能又居于下风。
常言道“屁股决定脑袋”,讽刺人们的立场总是由自己的利益所决定。我认为,这正是经济学的原则,也是城市竞争、城市发展的基础。不能简单批评一个地区的城市竞争多于合作,那是因为它们从发展各自的优势中得到的收益较多的缘故。
利益决定认识,现实昭示未来。目前,我省的城市发展水平还不高,只有立足自身比较优势,面向河北、京津冀、环渤海乃至全国、全球市场谋划自己的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提升政府的服务功能和工作效率,以开放的视野迎接新的发展,就是理性选择。
竞争与合作并不矛盾。当市场广阔、资源充足时,竞争取利有助于激活市场,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推动城市发展;当资源供应不足、市场形势转变时,扩大城际合作,就可以降低发展的成本,推动经济跃上新的发展平台。
说到底,城市的竞争与合作,一个是有钱大家分头赚,一个是大家合作一起赚。终极目的都是发展,谁会在意过去我们竞争过,还是合作过?在我看来,这就是个人获取财富、城市实现发展的秘诀。
文化根脉是城市品牌的DNA
理念点、价值点、利益点,这三点是我省各市在打造城市品牌时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品牌理念是连接文化根脉的纽带。比如,邯郸市要打造城市品牌,就应提出一个能够把深厚的赵国文化根脉与城市的个性特色相连接的品牌理念,将赵国文化根脉开发培育转化附加在钢城(邯钢)这个物质基础上,形成赵国钢城的城市品牌。
再如石家庄,如果从“文化积淀薄,历史遗存小,绿色资源少”的市情出发,以“家和万事兴”为品牌理念,把石家庄视为“世人之家”,用“家和”这个品牌理念将当代石家庄与源自正定府的文化根脉连接起来,城市品牌可能比“药都”商埠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再来看看品牌的价值点。城市品牌的价值点,是激活文化根脉,让品牌占领人们心目中市场的动力源,它能和人类长期追求的价值观产生共鸣。
如今世界各地兴建孔子学院,国人学儒读经,读诸子百家和历史并非是复古运动,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博爱复活的需求信号。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人类这种共同本性普遍追求的价值欲就越强烈。仍以石家庄为例,“家”和“爱”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将价值点打在“大爱”、“博爱”上,全球和国内的石家庄人就会唱起“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中国国内有个家,名叫石家庄。”《常回家看看》就有成为石家庄市歌的可能。
城市品牌的利益点在哪里呢?
城市品牌和受用者的关系就像一对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能够互相从精神上或物质上带来利益的。
仍以石家庄为例。物质上说,除现有的建设规划之外,还可在平山开发建设绿色旅游,把红色旅游区与绿色旅游区联系起来。利用辛集有个孔氏家族的根脉,在辛集建一座孔子学院,招收国外或在河北工作的外国学生。在石家庄兴建一座河北精英蜡像馆等。
在非物质利益点方面,与国际有关组织联合以“家和万事兴”等主题在每年的国际家庭日组办“国际家庭节”,请世界各地名人带着全家人到石家庄这个“大家”中过节,让国外、省外的河北年轻人到家中举办“世界婚庆”,让来客感受到家中有最好的奶酪、有最好的医药、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看的,充分感受到这个世界之家的温暖。果能如此,石家庄城市品牌必将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在全球交更多的朋友。
石家庄,京津石三足鼎立有其一
尽快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目标的重点,按照国际公认的城邦理论,是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从京津冀经济区的社会条件、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实际出发,这个层圈内应发展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即北京、天津、石家庄。石家庄作为第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其辐射功能主要在衡水以西、太行山以东、保定以南、邯郸以北。以后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其辐射半径还可以逐步增大。
从石家庄的现状分析,要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重点要抓紧抓好四件大事:一是完善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并使其规划与河北省、京津冀的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以早日实现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远景目标。二是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步伐,做到“以四促五”。即: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园区的战略举措,促进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搞好循环经济;才能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同步发展静脉产业和产品。三是强化商埠功能,从现在就要着力建设好内陆港、生物医药物流中心、商业物流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物流仓储设施、物流配送网络、航空物流园、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等八大工程。同时要把新华商贸、南三条、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同视为华北商埠的三大基地,并做到各有分工,各居一端、各有特色。以此来强化和扩大商埠功能。四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紧紧跟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使石家庄经济尽快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以率先实现第二次产业转移。
打造经济增长极,河北企业应有大作为
在建设沿海强省、京津冀经济融合的时代大局中,企业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发展自我、创新思维、壮大自己,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建设沿海强省、再造河北提供新动力,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如何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借建设沿海强省之东风,“乘风破浪、扬帆出海”。
一个企业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当地和当下,穿越区域和时空时,才会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与胸襟。
积极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岭集团一直在努力。早在2001年8月,以岭集团就在北京设立了子公司——北京以岭生物工程公司,依托京津科研资源优势,利用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技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企业如何能在时代变局中“挺立潮头、乘风破浪”呢?我们的经验是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人才意识,一样都不能少。这实际上也契合了我们当前大为倡导的沿海意识。
重视创新,尊重人才,开放思维,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以岭集团凭“以人为本,为员工谋发展,对社会作贡献”的理念形成了强大的科研人才梯队,十几年来,吸引了来自美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的“海归”博士、博士后几十人,并且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开展新药研发,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等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还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健康中心、休斯敦医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建立了长期的科研项目合作关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断地增添新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引擎;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开放,是企业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