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7月3日,在河南洛阳中州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市民在遮阳篷下等红灯。近日,洛阳交警在部分非机动车道上搭起遮阳篷,让市民在炎炎夏日里无需顶着烈日等红灯。新华社发(赵朝军 摄)
城市现代化PK城市绿荫生态
既然城市对绿荫如此“如饥似渴”,那么有关部门在规划时为什么不多预留些种植乔木的区域呢?对此,杭州市规划设计院顾问包海涵一语中的:“目前城市规划主要考虑‘绿地率’和‘视觉环境’,对绿荫覆盖率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却考虑较少。在道路设计上,主要顾及交通要求,且几乎都是汽车的要求,忽略了道路绿化,尤其是道路‘林荫化’的要求。”
“杭州道路整治是好事,但看着路边长了几十年的大树被挖走实在让人心疼!”公务员葛先生感叹,:“补种上的小树需要多少年才能为我们遮阳啊!”市民黄大伯也反映:“现在城市建设好了,马路改造得宽了,但老百姓夏天出门却缺少树荫挡太阳了。”
对此,杭州市园文局绿化处的工作人员解释:“现在乔木的生长环境比较恶劣,地下到处是水管、电线、通信和热电线路等管线,而且还要预留很多地下网管,以适应今后的发展。比如,一条2米宽的人行道,那么其地下的1.5米就要被各种管位占据,所剩空间很难再种乔木。”
这位工作人员还说:“目前杭州道路拓宽施工频繁,刚种下的树也常常迁移,再加上众多污染使种植的乔木生长缓慢,有些树种还无法存活。城区之所以有些道路上的绿荫时断时续,中断的路面其实是由于无法种植乔木造成的。如在湖墅路就发生过因热电泄露而熏死路边香樟树的情况。”
的确,高楼大厦林立、水泥马路越修越宽、广场社区“有绿无荫”等等,都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日益加剧,这不仅使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空前的两难境地,同时对各地政府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建设部在近日发布的《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适当降低草坪比例,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使用。对现有草坪面积过大的绿地,要合理补植乔灌木、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要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道路分车带和行道树的绿化建设,增加隔离带上乔木种植的比重,建设林荫道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