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大山深处的绿色革命
Eedu.org.cn 作者:徐怀谦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4
    29年前,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大包干”,标志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第二次土地革命拉开了帷幕。

  与此同时,在南方一些林区面积远远高于耕地面积的省份,则推行了“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但始料未及的是,山分到手后,有些农民抱着“与其等树木成材后再卖,不如现在就攥着钞票踏实”的心理,采取“砍光、卖光、用光”的手段,使山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山林产权不清,农户既不愿过多管,也不愿主动管,更不敢大胆投入。与平原地区的土地革命相比,林区土地制度的改革远远落伍了。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即中央9号文件,它像一场及时雨洒向山林,一个名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简称“林改”)的风潮由此酝酿,并席卷中国广大林区。江西、福建、云南等省份,得风气之先,开始了大山深处的又一次绿色革命。几年之后,林区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到滇西,走访了楚雄、大理两州4县。

  在南华县五街村,村民罗兴生把我们领进了他承包的50亩松树林。林子用栅栏围着,看得出主人管护的精心。打开栅栏门,他熟练地在密林小径中穿梭,不一会儿,就来到一棵松树下,伏下身,小心翼翼地在地上扒拉起来,一棵状如蘑菇的菌类植物便露了出来,他介绍说这叫松茸,一公斤能卖好几十元,全部出口,销路不成问题。松茸收获的时候,小镇上一天就卖出了37辆摩托车,买主就是刚卖掉松茸的村民。在罗兴生家10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坐下,我们急不可耐地问他家的收入情况,老罗憨憨地笑着,说除了松茸,他的林子里还有牛肝菌、块菌、干巴菌等野生菌,加上自己是当地野生菌的总经销,一年下来,收入有8万多元吧。

  来到南涧彝族自治县乐秋乡箐头村的时候,山上下起了小雨,大片大片的云雾弥漫开来,把村民杨进明的房子幻化成太虚仙境。42岁的杨进明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一年收入不过两三千元,家乡林改后,他分到20多亩山地,全部种上了核桃和普洱茶。他抚弄着那些树苗,就像抚弄自己的孩子,眼里流露出无比的欣慰,对我们说:“林改好啊,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我现在是为自己打工,5年之后,核桃挂果收获的时候,我还要雇别人来帮我打工呢!”

  杨进明的自信是有理由的。永平县北平村村民常永祥早已走在前面,成为远近闻名的核桃大王。林改前,常永祥 “靠山吃山”,以木材贩运、加工为业,一年就砍掉1万多立方米的树木,收入五六十万元。当时的他花100万在乡里盖起了楼房,还买了几部车。林改后,不让砍树了,他郁闷了很长时间。等他觉悟过来,意识到这是为子孙后代留一片绿荫的时候,他把车卖掉,筹集了300万元,承包了集体的1400亩山地,种上泡核桃、苞谷,去年的收入是2.4万元,今年是17万,随着盛果期的到来,他的收入肯定会年年翻番。

  林农富了,林农笑了。永平县新村村民代应方介绍说他们村每户平均六七十亩核桃,一年收入有两三万元。以前种苞谷,一亩地的收入也就几百块钱,现在一棵核桃就能收几百元。说起这些,他笑得合不拢嘴:“林改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我们卖了核桃,买了挖掘机、摩托车,还有的买上了汽车。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取消农业税,钱都入到自己的包包里,我们的生活比过去过年还要好,嘴巴都吃滑了。”

  看着农民脸上绽放出的灿烂笑容,我们意识到,这次林改较之20多年前的“林业三定”显然成功得多。成功在哪里呢?除了党的政策好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林改队员们在林地勘察、测量、勾绘、填表,调解纠纷等方面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在弥渡县林业局会议室,我们看到了摞成小山的林改档案。有个工作人员为了整理这些档案,前后竟磨破了6条围裙!随意翻开一个村民的林权证,上面不仅写明了承包林地的面积、期限,而且附有GPS定位图,清晰显示出这片林地的四至(即东西南北的边界)和周边的地貌特征。为了搞清这些资料,林改队员们吃住在村委会,睡的是椅子拼的床,吃的是白水煮青菜。有时为了丈量一块位置偏僻的林地,来回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山上没法开伙,只好带几个干馒头啃着吃。为了宣传林改工作,该县密祉乡发挥当地花灯表演的特长,创编了一些花灯词,把林改工作搬上舞台,比如“林改政策就是好,发扬民主决策高。千家万户齐管理,绿色银行永不倒”,形象生动,唱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几天的采风让我们悟到,林改的意义其实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使山区农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而且实现了生态效应、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统一,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谐了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更重要的是,它使致富后的林农呈现出一副崭新的精神风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想起了一双手——核桃大王常永祥的手。那是一双因剥核桃而变得粗糙、煤黑的手。这双手,当年使他不敢参加在山东举办的一个果农、林农大会,怕给家乡人丢脸;如今,林农们无不以手黑为自豪。为什么?他们说,谁的手掌黑到第一个关节,说明他家的核桃能卖两万;黑到第二个关节,是4万;第三个关节,6万;手掌全黑了,那就是核桃大王,怎么还不得趁个十万二十万的。

  劳动最光荣。一双手,从自卑到自信、自豪,映射出的,不正是中国农民奔小康道儿上精神世界的可喜变化吗?  《人民日报》 ( 2007-11-24 第08版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