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五大关键词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Eedu.org.cn 作者:田野等    资讯来源:国际金融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6
    宏观调控:更理性务实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 本报记者 田野 发自北京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今年GDP和CPI的预计数字牵动人心。专家认为,在8%和4.8%的数字背后,政府表达的是经济稳健运行的希望和控制物价的决心。

  不同的8%

  又是个8%!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和前两年的预计数字完全相同。不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指出,这次的数字突出地体现出政府更加理性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体现出在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下,政府对经济稳健运行的希望。

  “8%是一个导向性、预期性的数字。”范剑平指出,从导向性来说,针对历来地方政府盲目攀比速度的现象,这个数字潜台词是,不要把工作精力放在追求速度上,而要放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上。

  8%是一个底线,从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GDP增幅并不会低于8%”。事实上,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例行的经济预测,2008年GDP增幅刚刚调整为10.5%。“我国的经济并不会出现巨大的起伏”。

  在报告中,总理提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此,经济学家王小广指出,通过推进稳健的财政政策,尤其是通过一些具体政策,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地位,这间接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范剑平则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近年来我国的一贯方针,而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再次大力强调。

  相同的4.8%

  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将2008年物价涨幅控制目标设在4.8%,与去年的CPI持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指标是最近5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对此,范剑平认为,在当前内外大环境下,这个数字是一个理性务实的预测。

  范剑平指出,从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国际市场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高企以及国内供需矛盾的影响,物价形势依然严峻。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物价调控目标设置得比较高是非常有道理的。

  之所以定在与去年一样数字,范剑平认为,“如果定得太高,老百姓可能会认为是放任通货膨胀;如果太低,未来还存在很多变数。”

  不过,王小广对于未来明显乐观。他指出,1月份CPI 7.1%,实际上比预测的8%至9%要低,“表明实际的通货膨胀在减小”。他认为,对今年的CPI保持乐观是有一定基础的。

  不过,虽然前景有向好趋势,仍然不可掉以轻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9大措施,以把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范剑平指出,在政策菜单上,“9个方面都挖了出来,这显示出政府将尽全力解决物价问题,显示对群众利益的极度关注”。

  住房保障:实现“居者有其屋”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

  ■ 本报记者 邓旭 实习生 李媛 发自上海

  昨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

  对此,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副院长陈晟分析,这是国家强调要把房地产保障体系和非保障体系区分开来。政府不能在保障住房体系面前缺位,但对属于非保障住房体系的高端需求,还是要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

  陈晟认为,国家一直在推行重点发展中小户型商品房的政策,《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了这一点。尽管政府很难有明确的政策性规定,但可能将从土地供应上来鼓励开发商加强中低收入住房、中小户型商品房的建设。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则表示,政府不会因此出台调控高档房房价的政策。“政府旨在通过两条轨道来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高收入家庭购买力强,高档商品房的房价由市场决定。同时,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主要是廉租房。至于经济适用房则属于准保障性住房。”

  “房地产均价将下降,但不代表高档商品房的价格也会降下来。”尹伯成预测,未来全国平均房价将有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未来大量成交的是单价低的中小户型商品房。

  此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为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将实行“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等措施。对此,陈晟和尹伯成均认为,这代表政府将重点落实执行已出台及新出台的各项政策。

  “政府更可能采用综合手段,在产业政策上强化交易环节,使之更加明确,采取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打击投机,使得楼市走向整体趋缓。”陈晟说。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种种措施,是对之前保障力度不够的一种修正,使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趋于合理,房价回归理性。

  “总体来说,这些政策是要给普通百姓更多优惠,使楼市更为平稳理性,丰富各个档次的住房供应,让各种收入的人群都‘居者有其屋’。”

  机构改革:加强制约破垄断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针对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 本报记者 张竞怡 发自上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转变职能,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门体制包含两个意思:一方面要解决同一事件需要面对多个部门的现状。现在,企业办事要通过层层关卡,手续繁复。另一方面,大部门体制有利于政府的权力制衡。分散的小部门通常是平级的,缺乏制约,出了问题就互相推脱。如果小部门合并为大部门的话,可以更好地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能够更科学地进行管理。”

  他表示,这个三权分立和美国的不一样,只是国务院部委中大部门制的三权分立,部委内行事还是比较顺畅的,不会出现决策拖沓等弊端。

  魏杰表示,改革的时间不会拖得很晚,预计半年内就将实行。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茅于轼向记者表示:“大部制”这个提法还比较模糊,不清楚究竟如何改。但有一点政府机构不能违背,那就是不能取代市场,不能加剧垄断,只能对市场进行规范。因为市场是最安全的,保护市场,就是保护安全。

  【声音】

  潘正彦(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4.8%的CPI调控目标为近10年来最高,这反映出政府对于通胀压力无可奈何的承认。

  GDP增幅定到8%,可能是考虑到世界经济环境恶化,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必须应对这种外部压力。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应对国内的就业压力。

  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GDP增幅紧缩为8%,可能会对股市形成负面影响。但股市涨跌,还要看出台的具体政策,现在无法预测。

  央行是否加息,取决于它所运用的其他经济杠杆是否奏效,能否把CPI控制在4.8%。如果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能够有用,那当然不用加息了。

  朱德林(上海金融学院教授):

  严控信贷不是口号,需要制度来配合。建议监管机构制定指导性文件,每季度对商业银行进行检查、分析和调整。“制度化、监督化和公开化,才能做到执行上的落实”。

  (卫容之 劳佳迪)

  收入分配:增加财产性收入

  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键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本报记者 宋薇萍 发自上海

  在当前物价居高不下的环境下,温总理的报告犹如一帖“暖心剂”,让普通百姓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温总理对收入环节的阐述,涉及到方方面面,覆盖面很广,每个人群都会被照顾到。在当前物价上涨的形势下,总理的讲话有利于社会稳定。”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谈儒勇向本报记者如是说。

  谈儒勇认为,为了贯彻实施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需着力提高内需。而要提高消费的比例,需要提高人们的收入,并使其对未来的生活保障有坚定的信心。

  “民生问题,应是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前财政收入稳步提高的背景下,政府有能力做得更多、更好。为了改善民生、刺激消费、帮助灾后重建,政府可考虑在财力可承受的前提下减免税收。再比如,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或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取消利息税,在节减征税成本、降低纳税人税负的原则下进行税制改革等。”谈儒勇称。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保险学院副教授查建华也称,“温总理对收入的阐述沿袭了十七大精神,表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通过上述措施,今后公共财富和公共产品领域存在的一些分配不均问题将得到改善。”

  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谈儒勇称,“为了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收入获取渠道是一种有效办法。”

  谈儒勇建议,“为了确保居民能够稳定地获取财产性收入,管理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鼓励上市公司大比例分红,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来回报股民对上市公司的厚爱;对上市公司的恶意圈钱行为加以严厉制止与打击;社保基金等机构在必要时入市干预,维持人们的信心;通过政策等途径鼓励股民做价值投资者,而不是热衷于炒题材、炒概念;将资金引导到成长性良好、能够为股民带来长期回报的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中去,发挥股市应有的功能等等。”

  医药改革:“公益”性质渐明晰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要坚定地推进这项改革,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本报记者 陈丽娟 发自上海

  尽管众所期盼的医改方案至今“千呼万唤未出来”,但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终于被明确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在矛盾丛生的医疗卫生领域,公益性不足一直被视为是多种问题的根源之一。“过去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给政策不给钱’,结果把公共医疗机构赶上了市场,把营利驱动逼了出来,最终导致看病难、看病贵。”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认为,正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医疗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和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从而导致公共医疗机构看似“公益”,实则“盈利”。因此,面对医改困局,回归“公益性”成为破题之选。

  公益性的缺失不仅体现在政府投入不足上,还体现在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农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严重不足。

  “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的投入必须首先用于保证‘广覆盖’上。‘广覆盖’应是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内容应该从低到高,先投入在基础社区卫生医疗上。”汪亮在肯定政府应加大投入的同时强调说。

  卫生部部长陈竺也在两会期间对新医改的核心——“坚持公益性”作了具体阐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人人享有,但一些特需医疗服务,则需要引入商业保险机制。

  既然医改要体现“公益性”,那么如何保证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能用在“刀刃”上?人大版医改方案主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卫生医疗体制发展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认为,不能延续以前直接拨款的简单形式,应重新制定一个新的治理模式。而这种新的治理模式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基础上。

  王国强副部长则在前日透露,即将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一个关键点,就是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使它们真正成为公立性的医院机构。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