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资讯正文 | ![]() ![]() |
|
||||||||
[关注]2005年,地球因何频频“发怒”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5 | ||||||||
2005年的最后一天,北京终于迎来了入冬首场大范围降雪。 但微雪又让很多人意犹未尽:北京的降雪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吝啬?! 与北京的气候一样让人感觉忧心的,是世界气象组织对2005年全球气候所做的结论。该组织发布的报告称,2005年不仅是有记录以来第二个最热的年份,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也比以往更为严重。 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会议发布的一份报告更直言不讳,2005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气候最糟糕的一年。 几乎贯穿这一年始终的重大自然灾害不仅给受灾国和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当地民众造成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有专家称,大自然正在用无情的灾害向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中国:大部地区冬季“姗姗来迟” 北京入冬以来降雪“吝啬”的背后,是该地区2005年秋天暖和秋日之长创了历史记录。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说,根据气象学标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才标志该地区正式进入了冬季。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的专家介绍,北京的冬天平均在每年10月25日、26日左右到来,2005年晚了近半个月时间。 同样,由于强冷空气的姗姗来迟,我国大部地区入冬大范围偏晚。来自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的报告显示,去年入秋以来(9月1日~11月14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2.5℃,较常年同期偏高1.4℃,仅低于1998年同期(12.7℃),为1951年以来历史次高值。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中科院院士、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在去年5月10日的香山科学会议上就指出,到目前为止,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西北变暖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已经出现了干旱化趋势。干旱化引起了北方地区近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沙尘天气。 由干旱而引起的荒漠化现象不容忽视。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比例超过四分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净增荒漠化土地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专家称,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被称作“冰川自然博物馆”的玉龙雪山正在逐渐消融,从1982年至2002年20年间,冰川规模开始大范围收缩。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冰川都在快速缩减。 2005年,我国共有20多个省(区、市)出现冰雹、雷暴等局地强对流天气。这一年,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就有龙王、达维、卡努、泰利、珊瑚、海棠等,给我国台湾、江浙、福建等省份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有资料显示,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我国每年因“天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要占GDP的3%~6%。全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然而,与世界大环境相比,中国人也许该为自己所遭受的气候灾害感到庆幸。 在印度洋海啸造成28万多人失踪或死亡后,人类步入了2005年。然而这刚刚过去的一年,却被一些专家称为“自然灾害之年”:在历时将近半年的大西洋飓风季中,不论是飓风发生的频度还是烈度,都创下了近代史上的记录。在10月份发生的南亚大地震中,超过8万人死亡,成为100多年来伤亡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2005年,热带风暴的数量也达到了峰值,是自1850年有记载以来最多的。此外,2005年还是亚马孙河流域几十年来最干燥的一年,其干旱程度比上世纪任何时候都要剧烈。海啸、地震、飓风和洪水令30多万人丧生,造成了至少1000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五角大楼在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报告中警告:“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将胜过恐怖主义。” 五角大楼的报告显然不是“空穴来风”。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上一个建在洪水线以下的城市。 据报道,超级飓风“卡特里娜”已造成至少数百人死亡和高达26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导致墨西哥湾炼油厂受到重创,新奥尔良市80%被淹在水底。 还有专家估计,“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带来的最终损失可能在20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接近美国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总开支,改写了美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记录。原因:“全球变暖”惹的祸? 人类更希望把这些灾难看作是不幸、随意、神秘的自然力一时兴起所造成的结果。海啸和地震都是自然现象,其影响由于人类的错误而被扩大。气候学家甚至都不愿意把单独一次事件或一个季节同温室气体效应挂钩。 而在科学界,异常气候和全球变暖之间有无关系,甚至人为原因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否存在,都是旷日持久的争论。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的余志豪教授表示,主流学界的观点认为,全球变暖的主因是人类活动,更确切地说,是工业革命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加。 据介绍,从1860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利用汽油、煤、矿石等燃料,大量排出二氧化碳。从工业革命前到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吭龀ち?5%到30%。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像大罩子一样把地球包裹起来,延缓地球热量的散发。1999年,国际权威机构IT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经过3次研究评估,确认了这个事实。即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因。 但在西方,也有科学家对此持反对意见。一个常被提起的重要科学依据是,科学家在南北极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冰芯钻取计划,得到的数据表明,在近一万年的高温期之前,分别在13万年、24万年、33万年附近,还有三个高温期。如果说近一万年来,尤其是近百年来人类讨论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原因时,归咎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的“温室效应”还情有可原,那十多万年甚至三十多万年前的高温期又归因于谁呢? 这种反驳遭到了更多专家们的质疑,在他们看来,争论背后有不可避免的经济利益———如果说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变暖,那么石油和煤炭公司肯定要受到影响。他们自然会花费大量的金钱游说政府和科学家,避免被牵连进去。 不过,尽管对全球变暖是不是人为的有不同争论,但有一点科学家们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促使自然环境恶化。气候的变化很可能是从环境变化开始的。 环保人士的意见则更为直接:人类正在以一种令人吃惊的速度消耗自然界的各种能源,工业革命300多年来消耗的能源是过去450万年的总和。这些行为在实现人类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伤害了人类自己。积极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生态频频出现脆弱性危机。一再发生的大灾害考验着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也在呼唤人类必须发展的共同体意识。 2005年11月30日,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的执行规定。这意味着旨在限制工业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开始全面执行。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制定的。它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当时规定,在缔约方正式通过执行规定之前不能开始执行。 对此,专家称:“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适应这一变化。例如,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防止海水入侵,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变化的气候,等等。” 但专家同时认为:“不过,更积极、有效的做法还是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让气候变化的脚步慢些,更慢些。” 专家也建议,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为减缓气候变化出一份力。比如,拒绝一次性木筷,就能挽救成片森林,而树木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比如,节约用电,其意义不仅在于节约电费、缓解用电紧张,而且能减少用来发电的煤炭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专家曾经测算,如果我国平均每人每月节约一度电,一年下来就会少烧600多万吨原煤。 不过,在目标和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至今仍然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也许,去年夏天的飓风会让美国重新考虑加入《京都议定书》。“无论如何,人类社会的自身变革如何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复杂变化,与之和谐相处,将是永恒的目标。”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澳洲科学家发现可能为地球最 地球热带在扩张 别为自家的洁净破坏地球的美 加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影 从英国推及全球地球面临第六 地球故事之冰川断裂:地球的 俄报:地球酝酿巨大变化 将来 一千年后地球什么样 全球性的 专家:全球变暖可能使地球部 西雅图领头给地球“降温”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