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科学家忧大悲来临 消融的青藏最终将荒漠化?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科学家忧大悲来临 消融的青藏最终将荒漠化?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新网-中国新闻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8

天山“一号冰川”退缩严重

    青藏环境变化 科学家:大趋势无法阻挡只能适应

    中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古国就已经有了专门保护胡杨的法律,这被一些人看成是全世界最早的环境保护法。

    但最终,干旱来临、胡杨逐步消失,楼兰古国走向了灭亡。

    斗转星移沧桑变幻。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当塔里木河流域由于人类的糟践而再次面临古楼兰同样的命运时,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却让这里起死回生。

    驱动这股力量的还是人类;但是,对于大自然的这种恩赐,人类还不清楚自己往后是否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变化与全球升温相应

    中科院院士施雅风曾在2002年作出这样的推断: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中国西北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出现降水与径流增加、冰川消融加速、湖泊水位上涨、植被有所改善、大风与沙尘暴日数减少、但洪水灾害趋频等现象。

    “这可真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江山易改’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刘景时感叹道。

    西藏自治区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边多向本刊介绍,那曲地区气温变化同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一致,呈现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平均每10年升高0.28摄氏度(超过全球平均的0.20摄氏度)。降水量的变化非常显著。从1961年到2000年,平均每10年上升11毫米,而2000年后的5年上升幅度更大,平均降水量比前40年平均值还高86毫米。

    与此同时,那曲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却表现为较平稳的下降趋势,仅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就减少了130毫米。

    “降水增加而蒸发减少,这是导致乃日平错等湖水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西藏自治区高原大气环境研究所的专家李林说。

    刘景时告诉本刊,全球气温升高驱动了全球水循环加剧。气温升高使水体运动速度加快,导致季风携带的水分强度和速度增大。青藏高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月中旬到9月下旬,受印度洋季风影响。而全球变暖导致印度洋季风携带了更多的水分,从而形成越来越多的降水。

    至于蒸发量降低的原因,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朱立平研究员认为,降水量增加、冻土融化导致大气湿度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蒸发的速度。“这就如同在桑拿浴室里,蒸发量会比较小一样。”他举例说。而中科院地理所的郑度院士介绍说,造成蒸发量减小的因素可能还有两个:湖面上空风速的减小;云层的增多导致日照减少。

    李林认为,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冰雪融水量增加,也是该地区湖泊水位上涨的一个因素。姚檀栋指出,尽管乃日平错湖附近没有冰川,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大尺度来看,由于气候变暖,整个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补给了湖泊水量。

    关于那曲地区湖泊水位上涨与该地区冻土融化的关系,目前还缺少观测和实验数据,不能做出科学的表述。但科学家发现,夏天雨季与冬天枯水季节相比,湖泊水位变化不大,仅相差0.2到0.5米。李林说,在雨季过后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湖泊还可以得到一种水源的补充,这种水源惟一的可能就是冻土融化渗出的水,因为这时处于高海拔的冰川融水也停止了。

    青藏高原的冻土退化与全球变暖也是一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亨里克·华伦通过实验已经证明,在北半球,多年冻土地带每季都在融化,正在变得越来越薄。根据观测研究,全球多处冻土温度大部分在升高。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欧洲、加拿大、西伯利亚等地的冻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均升高了2到3摄氏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温度也升高了0.5到1.5摄氏度。

    利弊相随

    实际上,在湖水泛滥、冻土融化的同时,那曲地区同样也有好的变化。生活在乃日平错湖岸的雍仲说,他奇迹般地发现,最近几年,他家所在的那曲地区水草比以前肥美了,“以前那曲是比较干燥的,随着这几年越来越湿润,牧草长得也比以前更好了,我家这几年因此多养了6头牛。”

 

[1] [2] 下一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青藏环境变化 科学家:大趋势
    安南呼吁保护沙漠生态
    台商认治荒漠化土地 吉林省提
    天路之旅:能否让环保“笨鸟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19
    长江水域生态渐呈“荒漠化”
    青藏铁路之最
    中国提出西部生态建设未来五
    自由奔行在蓝天下:记青藏线
    内地专家成功研发荒漠化植被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