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外传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京都议定书》16日生效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京都议定书》16日生效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等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2-15
       经过8年的艰难历程,联合国将于明日(16日)宣布《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全球第一部旨在控制温室效应、要求缔约方共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性条约,它的诞生来之不易。

  在全球变暖的警钟声中,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旨在避免危险气候变化的发生。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各方达成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成文法案,即《京都议定书》。另外,各缔约国也就具体的减排数量目标安排达成了一致意见。

  《京都议定书》以1990年各缔约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水平基准,要求《议定书》附件中列明的38个国家必须在2008年至2012年间,使其温室气体总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2%。在这38个国家中,欧盟各国减排任务最重,它们必须在2012年前减排8%。美国的减排任务为7%,日本为6%。而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已经核准了《京都议定书》,但《京都议定书》并没有向这些国家提出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具体要求。另外,由于原先的排放量较低,《京都议定书》允许澳大利亚等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基础上增加8%。

  作为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绿色和平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项目主任喻捷去年年底和中国代表团一起参加了《京都议定书》第十轮缔约方会谈。喻捷透露,上次的会议已就《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但现在还没有提出明确的实施措施。按照每年一次的惯例,今年年底还将会召开第11次协商会议,那时可能会对具体实施方案作更多讨论。



  美国:中途退出成众矢之的

  虽然美国在1997年时便签署核准了《京都议定书》,承诺了7%的减排义务,但美国参议院议员们从一开始就在减排义务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强烈反对的声音日益占据上风。他们认为,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会损害美国的经济发展。另外,美国坚持认为,应该将中国和印度等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列入减排承诺的名单上。最终,2001年3月,小布什上台后以“缺乏可靠的科学证明”为由,单方面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迫使《京都议定书》暂时搁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科学院不久后便确认了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元凶。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明了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如冰山融化、北极圈的缩小和降雨模式的变更等,另外,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1华氏度也是个有力的证明。而科学界普遍认可的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大气层上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热能散发的阻隔。

  对于美国的退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认为,这主要是受到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牵制。美国是个石油高消耗国,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严重影响到美国大汽车集团、石油公司等的利益。另外,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也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等能源,限制排放量也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美国政府担心因此受到国内民众舆论的巨大压力。牛军教授认为,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拒绝承担减排义务,虽然一时维护了美国国内的利益,但此举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所以,就算美国不加入《京都议定书》,也应该主动减排,否则美国将承受来自国际社会更大的压力。

  喻捷透露,《京都议定书》第十轮缔约方会谈时,也曾有欧洲国家希望《京都议定书》等到美国加入后再生效。他们认为,美国作为全球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国,不加入到承诺减排的国家中来,单靠欧盟的努力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然而这个提议立刻遭到了其他国家和非政府组织的反对。反对的声音认为,美国政府已明确表示退出,布什政府在任期间不可能再次加入,等待美国只会浪费时间。

  但是,国际社会并没有放弃劝说美国重回“京都”框架。英国首相布莱尔上星期六在一次演讲中提及,“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中,美国的参与不可或缺。”他还把游说美国定义成未来几个月“最具挑战性的外交活动”。在伦敦,有数百名示威者来到美国大使馆要求美国签署《京都议定书》,为拯救地球而作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指出,从美国推行的全球战略看,美国不可能长期游离于任何重要的国际制度之外。《京都议定书》是一部重要的国际条约,美国现在暂时退出,不过是希望在未来的新一轮谈判中赢取更多的利益。



  欧盟:各国不均关键求得平衡

  在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上,英国的态度相对是比较积极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主持今年的G8首脑会议时,将全球气候问题作为关注的重点。布莱尔表示,国际社会应从科学技术中寻找突破口,在不损害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另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盟各国便开始对企业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通过法律手段引导企业进行减排,但各成员国的表现却极为不一。以西班牙为例,近年来,它的工业气体排放量一直是许可标准的3倍以上,这给欧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欧盟内部各国可以依照分摊原则,弥补西班牙的超排负担,但这无疑在欧盟各国间形成一个负面的先例。

  同美国相比,欧盟各国虽然也受到国内大企业集团利益的牵制,但欧盟内部的环保力量、环保意识显然要比美国强。喻捷说,和美国相比,欧洲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得比较好,而美国的能源主要依靠石油,这也是两者减排态度存在分歧的原因之一。



  俄罗斯:摇摆不定博取入世支持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经国内程序审核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必须达到55个;第二,批准了京都议定书的附件I的缔约方总体排放量必须占附件I全体缔约方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5%。随着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前景受到了前所未有最大的威胁,因为美国是全球工业气体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占据了25%的排放量,另外,《京都议定书》的实际效用已大打折扣。

  一直处于摇摆状态的俄罗斯,立即成为各成员方关注的焦点。俄罗斯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京都议定书》附件中38个国家总排放量的17.4%,如果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将获得生效的机会。然而,俄罗斯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抉择上左右为难,国内争论不休。但争取加入WTO的俄罗斯最后还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在欧盟国家承诺支持入世后,俄罗斯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在去年10月底的时候分别批准了《京都议定书》,普京总统也在去年11月5日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虽然比原计划的生效日期迟了足足5年,但俄罗斯的加入最终还是使《京都议定书》得以生效。



  日本:两难选择用金钱来补偿

  日本是《京都议定书》最早的支持者之一,作为工业发达国家,它的环保记录是相当不错的。日本经济贸易与工业部曾对各国的燃料利用率进行过研究,以日本钢铁生产厂的利用率定为基数100,欧盟平均基数则为90,美国为80,俄罗斯为75,中国只有50。日本先走一步,但面临的压力却同样巨大。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衰退后,随着21世纪的到来也迎来了复苏的时机。经济发展的机遇来了,日本却需在环保责任上履行其承诺,这使日本处于两难的抉择中。日本经贸与工业部本月初曾指出,日本30个工业部门中有11个(包括钢铁和电力部门)难以完成承诺的二氧化碳减排任务。日本政府曾计划加征二氧化碳排放税,却遭到国内在工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日本商业联盟”的反对,最终搁浅。日本承诺的6%减排目标极为紧迫,如果到期无法实现,日本将面临后承诺期30%减排的惩罚。日本还有其他选择,要么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发清洁引擎,要么向其他超标完成任务的国家买取减排指标。但其他国家势必开出极高价格,因为《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显然对指标出卖方是有利的。就算日本的经济实力强大,恐怕对其他国家的开价也是难以接受的。



联合国环境署主任呼吁美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合作

        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将于16日正式生效,但缺少了美国的参与,议定书的实际效果如何颇受关注。就此问题,新华社记者15日采访了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

        特普费尔表示,毫无疑问,缺乏世界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参与,国际社会不可能制定出有效的气候变化政策。因此,“美国需要(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

        特普费尔认为,作为先进的科技大国,美国还应该在促使能源多样化方面多作努力。

        鉴于多数发达国家已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特普费尔说,即使美国没有批准,也不必悲观,因为《京都议定书》毕竟就要生效了。生效后的议定书将对签约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违反其中规定的签约国会受到相应惩罚。

        特普费尔还赞扬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所作的努力。他说,中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国,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政府也致力于开发氢能等清洁能源,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是难能可贵的。特普费尔还提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同济大学联合设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此类学院之一。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目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该议定书已经得到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其中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这使议定书终于得以正式生效。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出于本国经济发展考虑,至今仍然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不满。



欧盟呼吁所有发达国家批准《京都议定书》

        在《京都议定书》即将正式生效之际,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环境大臣吕西安·卢克斯14日代表欧盟发表声明,呼吁至今尚未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所有发达国家尽快作出相应努力,与全世界一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战胜气候变暖这一严峻挑战。

        卢克斯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即将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但也仅仅是第一步,因为要真正战胜气候变暖的挑战,人类还必须继续加大减排力度。

        他指出,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0.6摄氏度,而欧洲的平均气温已经增加了0.9摄氏度。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从现在起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将继续增加1.4至5.8摄氏度,那将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非常沉重的灾难。

        他说,根据专家建议,欧盟环境部长理事会去年12月制定了新的预防气候变暖目标,即争取将世界的平均气温控制在不超过工业革命前平均气温2摄氏度的水平。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2050年以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15%,甚至减少50%。这需要有更长期的目标,更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卢克斯强调说,近年来连续发生的洪灾、旱灾以及其他种种异常天气已经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他借用专家的话说,有些人认为进行减排努力会影响经济发展,但实际上,用于预防气候变暖的费用仅仅是因不行动造成气候变暖导致灾害损失的十分之一。他呼吁全世界立即行动起来,以避免出现更大的甚至不可逆转的损失。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目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该议定书已经得到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其中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这使议定书终于得以正式生效。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出于本国经济发展考虑,至今仍然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不满。



日本达成《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任重道远

        1997年12月各国在日本京都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将于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这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地,也是世界上比较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但日本要完成《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根据议定书的目标,日本到2012年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时减少6%。然而有关统计表明,2003年度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反而增加了8%。此外,日本早在1990年之前就已经率先推广了一系列节能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余地不是很大,因此日本要想实现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使温室气体减排见到成效,日本政府决定于今年3月制订出《京都议定书目标达成计划》,5月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在计划中是否引入对石化燃料征收环境税、用经济手段限制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措施。日本环境省对新措施大力支持,经济产业省则认为应该以修改节能法等强化各种法规为重点。

        日本环境省在去年11月提出了每升汽油征税1.5日元的环境税方案,引起各方争议。环境省认为,对使用汽油、煤气和电力征收环境税在控制能源消费的同时,税金还可用于改善环境;而经济产业省和产业界则担心征收环境税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更多的工厂向海外转移,进一步加速产业空洞化,因此坚决反对;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税率太低,很难起到作用。

        在通过种种行政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日本还大力通过技术手段达到减排目的,加速开发可再生能源。目前,家用燃料电池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2005年东京煤气公司以租借的方式推出200台松下公司生产的家用燃料电池,一台燃料电池每年可节约电费6万日元,使家庭温室气体减排40%。本田公司开发出在寒冷地区也可以发电的燃料电池车,加氢站在日本也逐渐增加。

        另外,日本的太阳能发电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风力发电2003年度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7%;生物发电也发展很快:家畜粪便利用率达80%;废纸浆利用率达100%;木材加工厂废料利用率达9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30%;下水道污泥利用率达60%。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日本作为岛国其自身利益首当其冲面临损害。从某个角度而言,日本能否达成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关乎《京都议定书》的成败,与《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因此,日本今后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对策来实现减排目标引人注目。



《京都议定书》成为国际法

        2002年向联合国交存了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核准书”。中国是该公约第37个签约国。《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的重要成果。

        2004年10月2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决定。此前美国布什政府退出议定书协议曾使这份国际公约濒于死亡,俄罗斯的举动使目前惟一一部具有法律强制力、遏制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生效成为国际法。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不承担二氧化碳的减排义务,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严重污染,中国已然无法置身其外;因此,使用清洁能源是最佳选择。



     “2月16日《京都议定书》即将在联合国生效,并成为国际法。”

        春节前夕,绿色和平中国办公室媒体主任李沫萱告诉《法制早报》记者,“绿色和平准备为此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2月13日下午,记者与还在沈阳度假的李沫萱通电话了解到,这次活动由绿色和平和关心气候变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首都大学生共同开展。“活动是全球性的,而唱主角的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世界民间环保团体‘新能源一代’”。

        2月13日晚上10点左右,记者与刚刚从日本京都返回北京的绿色和平能源问题专家喻捷取得联系。2004年12月2日,喻捷与中国代表团一起出席了在阿根廷召开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0次缔约方会议,喻捷曾发表演讲。

        喻捷略为疲惫的声音里渗透着兴奋,“2月16日,在中国北京、日本的京都、德国的波恩、还有澳大利亚的悉尼,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等地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绿色和平组织和当地的‘新能源一代’将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尤其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总部秘书处所在地波恩,活动尤其隆重。当记者问已经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对此的反映时,喻捷说,“美国比较低调,美国声称自己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200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上升16%,根本没作什么贡献;但欧洲却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据悉北京的活动内容包括:日出时刻在景山山顶作题为《全球气候曙光》的演讲;邀请公众在“新能源一代”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信上签名,在什刹海举行环保图片展览,放飞象征中国的龙型风筝等等。



“十年磨一剑”

        “《京都议定书》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制定的,UNFCCC自缔约之日起(1992年),已经有全球的185个国家的参与,并举行了9次由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在1997年12月日本京都召开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终于形成了关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文法案。当该大会结束时,此公约已经初具雏形,并以当届大会举办地京都命名,始称《京都议定书》。它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外交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 喻捷的话音里始终带着激昂的情绪。

        绿色和平中国办公室项目副主任刘兵在告诉记者,“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经过各国经过艰难磋商、斗争和妥协而达成的,是最艰难的国际谈判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初步胜利。”

        “但是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京都议定书》实施后,二氧化碳减排额将成为一种商品在世界流通。”刘兵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

        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为“附件I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附件I国家”在2008-2012年间总体上要比1990年水平平均减少5.2%。《京都议定书》生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经各国国内程序批准议定书的国家达55个;第二,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中,“附件I国家”中的缔约方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须至少占全体“附件I国家”中缔约方1990年排放总量的55%。

        美国于2001年3月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威胁到议定书的生效前景。有关各方在2001年第七次缔约方大会上经过妥协,达成了《马拉喀什协定》,它不仅挽救了《京都议定书》,而且是全球多边主义对美国单边主义的胜利。

        由于美国的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环境效益已大打折扣。为了使《京都议定书》尽早生效,国际社会纷纷将目光投向俄罗斯。俄罗斯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附件I国家”总排放量的17.4%,如果俄罗斯批准,那么《京都议定书》就满足了生效的条件。

        在经历了激烈的内部纷争后,2004年10月22日和27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和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分别批准了《京都议定书》。

        2004年11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按国际方面有关规定,《京都议定书》递交联合国90天后,就成为具有约束效力的国际法律,而到2005年2月16日,正好满90。

        中国是该公约第37个签约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2002年8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交存了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2002年9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讲话时宣布,中国已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中国面临巨大压力

        然而,虽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只为“附件I国家”规定了具体减排义务。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恒远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我国长期不承担温室气体控制义务,我国在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活动中遭受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处置不当,有可能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借口之一,就是议定书没有规定中国、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虽然美国的上述观点严重背离了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巨大压力。

        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1990-200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预计到2020年,排放量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这个增量要比全世界在1990年到2001年的总排放增量还要大。预测表明,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从人均来看,目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5年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虽然仍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但已丧失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低的优势。从排放强度来看,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费强度大,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比较高。

        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在反对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立减排义务问题上获得了极大成功。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想再根据“历史责任”继续获得完全免除,显然不现实。而且发展中国家在是否应该承担减排或限排义务问题上也并非铁板一块。在公约第四次缔约方会议上,阿根廷作为东道主,就曾呼吁发展中国家“自愿承诺”。与发达国家一样希望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小岛国联盟等。

        2004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越南河内会见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时表示,中国愿与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在继续支持京都议定书模式的同时,探讨适合各国国情,并能充分调动各国积极性的对付气候变化的办法。



清洁能源是最佳选择

        “如果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为了发展的需要,多采用例如风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这就既可以制止气候恶化,也能为13亿人民提供无穷无尽、清洁和安全的能源,那将是一件多么理想的事情!” 在阿根廷召开的第10次缔约方会议上,喻捷积极呼吁中国使用清洁能源。

        环保界人士指出,我国工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从目前的各种预测看,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能源需求在31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煤炭约23亿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中国的选择只能是继续化压力为动力,走低碳发展道路。

        喻捷表示,要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一个主要的方法是节约能源和尽量有效地使用必须的能源。节能虽然是重要,也是符合经济效益的,但这并不是彻底解决全球暖化的方法。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其经济,增加能源使用是无可避免的,但必须正视因此而带来的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最终都需要使用其它形式的能源。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来自农作物)和小水电,为我们提供不会破坏气候的能量来源,因为这些能源既不会带来污染(如酸雨和空气污染),也是用之不竭的。”

        “有鉴于此,各国政府把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亦是《京都议定书》内的其中一个机制。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指出,发达国家把积极支持和应用可再生能源做为一项基本的气候政策。”

        当前,可再生能源行业方兴未艾。去年11月底的一天,李沫萱在与记者就环保问题交流时曾介绍道,风能技术的发展是眼下最为迅速的:过去5年间,全球的风能容量累积上升了平均32%。至2003年,全球风能发电机容量达39.294兆瓦,这足以为1900万欧洲家庭,约4700万人提供电力。欧洲风能协会指出,至2020年,风能将会满足全球12%的电力需要,提供1,800,000职位,减少排放100亿公吨二氧化碳。

        由于技术的突破,风能发电机单机容量由55千瓦上升至1,650千瓦。欧洲风能协会按现时技术的发展,颇有信心地预测,如果有15万平方公里和不少于35米深的海水,将能满足整个欧洲的电力需求。计划中的离岸风场风机将会达5兆瓦,而目前的风机已达3.6兆瓦。众多计划中的风场比以前的规模要大,包括一些风场达1000兆瓦的规模。



                                        风能发电首当其冲

        中国拥有长达110263公里的连绵海岸线,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

        中国气象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如果风速达10米的,岸上风力资源潜力有253百万千瓦,离岸风力资源亦达750百万千瓦,一共拥有1,000百万千瓦。

        喻捷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中国的能源情况不仅对全球经济举足轻重,也对全球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面对最严峻的挑战,却也是最大的机遇。中国是大规模发展可再能源的最佳地方,而当政策到位和得到发展国家的相关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时,中国亦会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龙头。这是一个远景,仍有漫长的路要走。至2003年底,中国已连接电网的风力总装机容量为567兆瓦,是全球第9位。这个发展速度不容低估。

        当前,世界风电电价快速下降,巳日趋接近燃煤发电成本,经济效益凸现,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近几年世界风电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目前,中国风电成本约在05元以上,随着中国风力发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此外,风电外部成本几乎为零,甚至低于核电成本。

        尽管近几年我国一直保持着5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但无论是装备制造水平,还是总装机容量与欧美一些发达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德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000万千瓦;芬兰政府也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积极发展风力发电,争取到2010年将风力发电能力增至500兆瓦。

        在谈到风能不但能够缓解气候危机,更能缓解中国的能源短缺。绿色和平中国传播部主管欧阳说,“据我了解,中国现有的风场和将完成的风力项目,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注入了信心和新动力。中国推动风能产业的蓬勃和发展,给世界证明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能够并肩向前的。”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京都经济”影响深远欧盟美
    西雅图领头给地球“降温”
    法国企业家谈《京都议定书》
    中国气象水平和欧美有差距 记
    合国官员认为环保政策必须纳
    京都议定书的思考:让环保成
    碳交易市场增长趋势迅猛
    “拒签”《京都议定书》暴露
    调查显示公众对我国环境现状
    京都议定书为中国新能源产业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