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外传真 >> 资讯正文 | ![]() ![]() |
|
||||||||
减排废气能生财 富国纷纷跑到中国"买废气"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市场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6 | ||||||||
北京碳博览会于10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履行《京都议定书》的重大行动。去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被简称为CDM。按其规定,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如果完不成减排任务,可以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指标。 中国在2012年以前不需承担具体减排义务。据世界银行专家估算,中国实施CDM的潜力每年可达1亿至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这比全球需求量的一半还多。一些美国观察家认为,中国在这一市场上的地位,将类似于沙特阿拉伯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地位。 初冬的北京,没有一丝的冬天气息,“熏风吹得游人醉,错把初冬当暖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难以遏制地向人们示威,迫使人类不得不团结起来控制温室气体,10月26日到27日在北京举办的亚洲碳博览会,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行动。 地球在发烧 气温变暖是全世界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4℃至0.8℃,近百年来最暖的年份均出现在1985年以后,20世纪北半球温度的增幅,可能是过去1000年中最高的。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从1978年以来,北极区的海冰区域大约每10年收缩9%,而且还越来越薄了。近百年来,降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出现频率与强度增加。该报告指出,全球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但最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估表明,未来50至100年全球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预计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4℃至5.8℃。 今年6月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金爵士说,到本世纪末,即使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平均气温将上升3.0℃,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情况会变得更为严重,将使12亿至30亿人口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 减排在行动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那些地处沿海的国家更是忧心忡忡。从1988年起,联合国第一次把气候变化问题列为大会讨论议题,经过反复的磋商和斗争,到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和签订气候框架公约的目的,是为了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使生态系统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至于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公约》要求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公约》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责任。 为了落实这种责任,又经过反反复复的磋商和一次次的斗争,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形成并通过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中,对强制性目标和时间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发达国家应当在2008至2012年期间,使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线上削减5.2%。与1990年相比,各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 有了这样的规定,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就明确了可以操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根据有区别的原则,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 CDM在发展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从此产生了一个令世界各国趋之若鹜的CDM。CDM,这个让人们感到陌生的名词,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线,越来越有力地引来更多企业积极向它靠拢,一些国外的机构、企业也因此频繁进出中国,甚至在中国建立常设机构。 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60亿吨以上,CDM的实施催生了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在欧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碳市场,甚至在美国的芝加哥也建立了碳市场,在亚洲建立碳市场只是个时间问题。据世界银行专家估算,中国实施CDM的潜力每年可达1亿至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这比全球需求量的一半还多。一些美国观察家认为,中国在这一市场上的地位,将类似于沙特阿拉伯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地位。2005年1月到2006年10月,我国作为最大的出售国,在全球温室气体的交易总量中占到40%以上。这就是此次全球碳博览会在中国举办的重要原因,此前全球碳博览会已在德国科隆连续举办了3届。 丰硕的成果 亚洲碳博览会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世界银行、国际排放贸易协会共同举办这次博览会。鉴于场地的限制,并没有满足所有申请人的需求,但实际到会人数仍然超过了1000人,形成了80多个展台、400多个潜在项目、14场研讨会、12场边会的强大阵容。 促进CDM项目开发和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市场发展,是这届亚洲碳博览会的主题。据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公布的消息,这次博览会共签署合作协议18个,预计每年的减排量是400多万吨;达成合作意向有24份共42个项目,预计每年的减排量为1200多万吨;还有的企业成交了经核证的减排量。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基地,产业结构档次较低,能耗高污染重。在这次博览会上,该省打出山西CDM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每年有8000万吨以上减排空间的口号,在博览会上尽抢风头,向博览会提供的20多个项目,减排量就有900多万吨。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届亚洲碳博览会成为履行《京都议定书》,发展全球碳市场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碳市场是一个正在全球展开激烈竞争的市场。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变废气为原材料 “京都经济”影响深远欧盟美 西雅图领头给地球“降温” 法国企业家谈《京都议定书》 中国气象水平和欧美有差距 记 合国官员认为环保政策必须纳 京都议定书的思考:让环保成 碳交易市场增长趋势迅猛 “拒签”《京都议定书》暴露 调查显示公众对我国环境现状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