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外传真 >> 资讯正文 | ![]() ![]() |
|
||||||||
气候变化绿化资本市场 | ||||||||
作者:记者苗昆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4 | ||||||||
今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后京都”问题,即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大会主席、肯尼亚环境部长基布瓦纳呼吁与会缔约方共同努力,确保在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实际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截至目前,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而《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上制定的,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随后,签约各国为此进行了实质性的努力,截至2004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了3.3%,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排放量比1990年上升了15.8%。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尽管如此,美国的一些跨国公司乃至一些对气候变化格外关注的州(比如电影爱好者们熟悉的施瓦辛格担任州长的加州)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温室气体的控制。而这些控制的手段中当然也包括采用信用交易的手段,在商品交易所中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远期交易。 其实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在国际成熟的商品交易所中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些百年老店般的交易所中可以交易大多数能够实现套期保值的商品——哪怕是空气,只要它具有商品的属性,并且是可以公平交易的。 变化体现在近年来商品交易所中这些“气候”商品交易频率的上升和交易额的增加。从欧洲交易所每天变化的排放权价格中,精明的商人嗅到了赢利的味道。 港交所行政总裁周文耀日前在出席一个会议时透露,港交所将在近日举行的董事会上商讨多个议题,其中包括在香港成立以温度或者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进行交易的气候交易所,但他强调,目前这一议题“只处于研究阶段”。 而成立于2003年的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家此类交易所,如今已有200多个跨国参与者。3年多来,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实现了6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物、六氟化硫)排放份额的交易。 11月10日,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举行的气候变化圆桌会议上透露,中欧将建立可持续贸易的特别行动小组,研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曼德尔森在发言中强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他引用著名气候变化专家、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腾本周发布的报告,称人们为气候变化付出的经济代价很可能相当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衰退。“贸易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来促进增长,但是如果增长意味着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矿物能源),增长是可持续性的吗?” 曼德尔森提出,将来的气候排放会决定全球共同的未来。贸易政策也应该有所调整。他建议考虑更新WTO相关规定,比如:对于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制造的产品、节能产品给予低关税;将生物能源对气候变化的潜在作用纳入到欧盟的农业补贴体制;在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中加入气候变化的讨论;引导消费者关心购买的产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等。 气候、资本,这两个看似相去甚远的词汇,就这样被环境的纽带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世界全力化解气候变化威胁 欧盟家电绿化浪潮的冲击 50万亿元:气候变化无所作为 光明评论:地球发烧,人该服药 盐碱地绿化难题有突破 京城绿化 野草开禁 欧美环保新潮流:六招过上“ 观点碰撞:绿化树种如何选择 燕赵都市报:如何消除"绿化泡 “高价建绿”:公共服务应遵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