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外传真 >> 资讯正文 | ![]() ![]() |
|
||||||||
百年预测:人类面临闻所未闻的新奇气候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王金元 资讯来源:腾讯科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8 | ||||||||
NASA图像显示夜里产生排放最多的全球分布 不同假设下出现的新奇和消失气候 腾讯科技讯 据国外媒体3月27日报道,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下去,许多世界局部气候会迅速改变。作者警告说,现有气候可能会消失,变成目前没有的新奇气候,加大了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和其它生态变化的风险。 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约翰-威廉斯和约翰-古兹巴其和美国怀俄明州大学的期蒂芬-杰克逊一道,通过利用气候模型和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评估的温室气体排放预期,来预测2100年与现今气候带有何不同。他们发现,在最高和最低排放预期下,许多地区将会经受生物群落的全新变化,表明由于气候改变,现在的雨林、苔原或沙漠地区到2100年将不再有同样的植被。 “到21世纪末,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地区将经受现在找不到的新气候,一些20世纪的气候可能消失,”作者写道,“结合二氧化碳的高浓度和格陵兰与南极洲现存的大量冰层,现有赤道和陆地-海洋结构有明显的地质学特征。” 他们指出,二氧化碳浓度为380PPM(即百万分之380),是至少65万年以来所出现的最高浓度,到2100年还将会增加到540-970 PPM。作者表示,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预期会增加1.4-5.8摄氏度,这意味着到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些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将会发生重大改变,包括美国东南部、东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还包括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一些地区,如来亚马逊雨林、非洲和南美洲山脉。 “新奇气候特别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与众不同的将是亚马逊和印尼的雨林,”他们写道,“新奇的21世纪气候还将出现在撒哈拉沙漠的西部、阿拉伯半岛的东部、美国东南部、印度东部、东南亚和澳洲西部。” “消失的气候主要在热带山脉和北极地区,” 他们继续写道,“具体的地区有哥伦布和秘鲁安第斯山脉、中美洲、非洲里夫特(Rift)山脉、赞比亚和安哥拉高地、南非开普省、澳洲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地区、印尼和菲律宾群岛,以及一些北极地区。” 总之,他们的模型表明,在高排放预期下,到2100年,12-39%的陆地地表会出现新奇的气候变化,而10-48%的陆地的现有气候会消失。在低排放的预期下,虽然温室气体有所减少,但研究人员还是估计分别有4-20%的陆地会发生气候变化和气候消失。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工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预示生物多样性面临更多风险,特别是热带地区的生物物种,它们的生存范围会越来越小,越来越不适应温度和降水的起伏变化。他们引证说,亚马逊雨林由于特别存在火灾频发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的减少的风险,因此更加容易受气候变化的攻击。 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日渐困难 作者表示,将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有大量未知的困难,包括激烈的气候变化和个别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预测物种对新奇气候的反应将是一项重大挑战……热带地区具有潜在的生态学惊奇,将迫切要求加强现有的保护工作,”他们写道,“消失的气候增加了物种灭绝和群落瓦解的可能性,特定气候区的地方性物种会疯狂繁殖,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最突出的地方将是极地和热带山区。”像安第斯山脉、中美洲、东南非、喜马拉雅山脉、菲律宾群岛和印尼,其气候消失和气候转型的风险特别大。 他们进一步指出,全球生物多样性不仅受气候变化的威胁,还受栖息地丧失加剧、开采加快和入侵物种冲击效果加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只是现有众多紧张性刺激中的一种,”他们写道,“这些共同导致新奇气候形成的因素特别威胁到一些热点区的生物多样性,使它们面临全球消亡的境地。同时产生了强大可能性,许多未来物种群落和风景将缺少现有的类似物,而许多现有物种和群落会瓦解或彻底消亡。” “我们将要遭到一些生态学惊奇,”威廉斯推断说。( 王金元)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加强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 采取 欧洲大陆将变成一片贫瘠之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长白山招募志愿者,为东北虎 环保总局启动中国生物多样性 英国2.5万人举行气候大游行 成都规划八大湿地让气候更"滋 东北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 中德两国政府出资保护中国农 非洲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通过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