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当选IPCC主席的印度人帕乔里(RajendraKPachauri)有多重身份,他本人是一位经济学家,在美国任教,同时也为世界银行工作,是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顾问之一。在印度国内,他的身份是塔塔能源研究院的院长。
他在IPCC的同事谈起他时都会提到他那标志性的大胡子以及高超的外交技巧。帕乔里做事深思熟虑,非常谨慎,这也是当年美国看重而提名他的原因。5月17日,刚刚在德国波恩参加完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属机构会议的帕乔里博士接受了《商务周刊》的专访。
《商务周刊》:据说在布鲁塞尔,您是凌晨站在一个蓝色的扶手椅上向媒体宣布各国政府最后共同通过了报告的决策者摘要?这个过程总是那样艰难吗?
帕乔里:的确,这个过程很漫长,像一场马拉松赛。因为是100多个国家坐在一起,对决策者摘要逐字逐句进行审核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所以要达成一致意见,困难可想而知。不过,其实这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平常,这次三个工作组的报告都是这样。
《商务周刊》:在您看来,第四次评估报告给出了这份报告是不是足够“优秀”?
帕乔里:是的,没错。因为跟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相比,这次评估报告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这次报告的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检测在空间尺度和气候变量等方面更为科学和完善,所以可信度也更高。这份报告汇聚了最权威、最科学的观点。我们有超过2000多名各专业的科学家共同工作。比如说到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没有一个人会了解所有的事情,你还必须听取了解极地海洋环境和赤道系统的科学家的观点。
《商务周刊》:气候变化发生了上万年,其中又涉及那么多的因素,这些研究是一种有根据的猜测吗?有多大的可信度?
帕乔里:气候变化的确有上万年的历史了,但是是从工业革命以后的近150年,气候变化才出现了加剧的现象。它们是科学家们耗尽毕生心血的研究成果。如果说他们过去30年一直是在猜测,然后就这一课题发表确定性的论文,那恐怕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有猜测的成分。
《商务周刊》:您怎样看待那些对气候变化提出质疑的人?
帕乔里:他们当然会这么做。但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凡是这种质疑背后,都必然隐藏着某种利益。你应当看看确凿的证据在这其中所占的分量。看看今天的科学界就此问题达成的大量的共识吧,这里只有一小部分所谓的“质疑”。我也并不想质问他们的动机。
《商务周刊》:IPCC的报告是预测了一个最坏的结果并夸大了地球变暖的危害了吗?比如报告说,到2080年,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洪水可能将造成东京和纽约700万人死亡。
帕乔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看看亚洲的三角洲吧,广州、孟买甚至湄公河三角洲,在报告里被我们认为是高度脆弱的地方。这些都是海平面升高以后会遭受毁灭性灾难的地区。两年前我们发生了海啸。如果海平面再升高一英寸,你能想象会带来什么样灾难性的后果吗?
所以我们并不是预测一个最为糟糕的结果而耸人听闻。事实上,IPCC本身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也不做任何预测,它的内容是从那些同行评审(peer-reviewed)期刊以及已出版的最权威的学术期刊里挑选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一个平衡的评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