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工程等,在防治荒漠化、发展节能建设与公共交通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其中很多方面都有国际环境合作方面的因素。像全球环境基金、中日友好环境合作中心等,不仅支持了政府部门环保管理职能的发挥,还推动了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促进了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中国在国际上首创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模式,由40多位世界著名人士和专家组成,作为政府的高级咨询机构,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被国际社会誉为国际环境合作的典范。
目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态势持续强劲,生态环境形势也非常严峻,必须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摆脱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路子。而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庞大经济体来说,无疑是一项长期的浩大工程,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在环境保护方面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以及资金。而中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本身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和贡献。
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今年7月17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北京发表了题为《中国环境绩效评估》的报告,引起了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对于其中提出的问题,有媒体称,报告“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来,“环境问题”更是成为继“人权武器”之后又一个可资利用遏华反华的“大棒”。
其实,这份报告本身就是中国政府委托该组织进行环境评估之后出台的,只要不戴有色眼镜的人,都应该从中看出中国推动环保合作、加强环境保护的态度与决心。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官员和学者都认识到,中国的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分担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工业,是国际范围内产业转移的结果。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发达国家都是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当今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都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人类工业化进程长期积累形成的。有数据显示,从18世纪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95%;195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77%。目前,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仍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显而易见,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特别是“减排”问题上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有义务首先采取行动,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保护的意愿和能力。
面对有关对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问题的指责,中国一贯主张,形形色色的环境问题应该成为各国联合起来的“粘合剂”,而不是分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楔子”。在国际环境会议和国际公约谈判中,中国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反对环境领域中的霸权主义,反对借环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的这一原则和主张,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有着充分的依据。
中国的态度和作用受到尊重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国际环保合作,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被发展中国家视为可靠的朋友,被发达国家看作愿意合作的伙伴。截至2006年,中国先后与42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初步建立起覆盖五大洲的双边环境合作框架。中国还签署了50多个国际多边环境协定。在联合国环境署列出的14个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环境条约中,中国签署了13个。2007年,中国政府决定停止除必要用途之外的全氯氟烃(CFCs)和哈龙的生产和进口,提前两年半完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展示了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环境大国形象。今年,中国政府又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在外交部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不仅显示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决心,也是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的具体体现。
中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或相关地区环保合作,不仅建立起了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机制,还于2005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东盟与中国(10+1)和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下的环境合作也开始起步。此外,在中国政府的倡议下,亚欧环境部长会议与中国——阿拉伯国家环境合作会议也走上了机制化轨道。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合作与交流。为配合中非合作论坛的后续行动,中国举办“面向非洲的中国环保”主题活动,推动中非在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还举办了“非洲国家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研修班”,帮助非洲国家开展环境培训。此外,作为全球环境基金的成员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为数不多的全球环境基金捐资国之一,并在历次增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英国的《卫报》曾在一篇有关中国的长篇报道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19世纪,英国和欧洲教给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我们怎样消费。21世纪,中国如果要引领世界,必须教给我们如何持续。”对此,中共十七大报告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对内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和谐社会;对外加强环保合作,共建和谐世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