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巴厘岛路线图只是第一步 只是路标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都市快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7
      15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印度尼西亚美丽的巴厘岛闭幕。在大会最后一刻,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所有缔约方一致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而美国先是表示反对,在众国愤怒的指责下其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变,也同意了路线图。

  这份让不少与会代表激动落泪、拥抱庆祝的路线图,是各方妥协后的结果,并没有对工业化国家的减排任务做出具体规定,也没有建议哪些国家应当减排或者减排多少。因此,环保主义者对此表示失望,甚至认为它是“废纸一张”。

  相关背景

  什么是“后京都时代”?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到2012年到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它规定了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被称为所谓的“后京都时代”。

  

  《京都议定书》

  只给发达国家确定了减排目标吗?

  是的,《京都议定书》对于发达国家减排目标有具体的数字规定。它要求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它还对发达国家的排放量都有具体的规定。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一回事吗?

  不是的。《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是发达国家减排的具体目标,它是在《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上产生的。《公约》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框架公约》)。它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没有具体的详细的减排目标的数字规定。

  《框架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公约有法律约束力,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

  据统计,目前已有191个国家批准了《公约》 ,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

  每年举行一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今年的大会在印尼的巴厘岛刚刚闭幕。

  

  全球变暖将造成什么后果?

  科学家预测,如果现在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不采取措施,那么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要提高6摄氏度,是个什么概念呢?

  在全球范围内,如果气温上升2.5摄氏度,30%的物种将灭绝;如果上升3.5摄氏度,则将有70%的物种消失。最早可能在2030年,北极的冰层夏天将全部融化。

  随着海平面上升,全球大约6.34亿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地区的居民,有被洪水和风暴淹没的危险。

  去年有关专家的报告称,我们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越晚,今后要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就会越多,防止地球持续“热”下去人类应该大力减排,将地球温度增长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为什么美国在减排上的态度

  受到关注?

  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一年20吨左右,是英国人均排放量的2倍,是莫桑比克的20多倍。因此美国重视排放量问题对地球至关重要,应该采取更实际的行动,可是美国却是世界上惟一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

  美国一直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比较排放量,这是很可笑的。为什么呢?因为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排放量远远低于美国,就是和德国相比,也只是德国人均排放量的1/5。

  数据表示,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我们需要9个地球。

  (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报道)

  是怎么妥协的

  欧盟和发展中国家

  有着接近的愿望

  其实,欧盟希望巴厘岛大会的最后决议中包含量化指标,即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5%至40%。这一点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同意,他们表示发达国家,特别是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美国应该带头减排。

  但是,美国在整个气候大会期间态度强硬,直到最后他们只是一再重复说,数字目标是在“预先设定”气候变化的后果,这不科学,不能接受。加拿大和日本跟在美国后面,反对在决议中纳入量化减排指标,而澳大利亚的态度则很“暧昧”。

  

  美国逆流而上不成功

  在一片嘘声中妥协

  欧盟眼见大会陷入僵局,于是不再坚持“量化目标”,接受了印尼提出的折衷方案,但仍遭美方代表多布里扬斯基反对。她反而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肩负更多责任,可是折衷方案未能反映这点。

  她的发言遭到各国代表一阵嘘声,甚至有环保主义者声讨美国“不愿意带头(减排)就要滚”。美方遭到“狂轰滥炸”长达数分钟,多布里扬斯基随即表示美国愿意接受方案,日本和加拿大跟随美方立场。

  

  德国代表想给总理发短信

  要默克尔劝说一下布什

  德国代表几乎发短信向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求助,希望她能说服美国政府,作出妥协。

  当天大会“加时赛”上,美国代表团起初表示反对决议草案。德国环境部长西格马·加布里尔马上编写了一条短信,准备发给默克尔,希望总理能说服美国总统布什,接受草案内容。

  在他几乎就要按下短信“发送”键时,会场上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我们取得的成果比预期要多。”他说,“但比起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紧迫性的必要措施,这一成果还是少了些。”

  

  妥协方案满足了所有方

  实际上没满足任何一方

  于是,欧盟及发展中国家向美国让步,接受折衷方案,放弃要求议定书正文内订明减排目标,改行“路线图”方案,各国将于未来两年内举行会谈,并于2009年在丹麦召开下一轮气候变化大会,届时才制订新的减排目标,取代《京都议定书》,2012年生效。

  因此,《巴厘岛议定书》前言内文中没有订明减排目标,取而代之的是更换表达手法,援引学术著作中的建议减排目标,并将之放在注释中,“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它没有法律效力

  没解决具体问题

  “巴厘岛路线图”是一个指导今后气候变化谈判的纲领,而不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国际协议。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只是一个表示大家都愿意参加后一阶段谈判的“意向书”,确定了谈判的时间表,它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和规定。

  印尼代表的说法很形象:“我们希望这次大会像是约会,大家同意聚到一起,而明年在波兰召开的大会是结婚,后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大会则生出小孩(制订新协议)。”

  美国代表团官员哈伦·沃森也有类似说法:“在某种程度上,这次大会好比初次约会,我们还没有想过在结婚证上签字呢。”

  

  它没确定具体减排目标

  也没给发达国家设指标

  路线图不具体确定减排目标,也不建议哪些国家应当减排多少。只是在序言的注释里提到: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2000年减少一半;到2020年,富裕国家必须减排25%-40%。

  但没有就2012年,即《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设定目标,这也是“路线图”与《京都议定书》相比缺乏实质性内容之处。尽管路线图、议程和最后期限都有了,但唯独缺少减排指标这一最实质的项目,这不能不算是个遗憾。

  它也没有对工业化国家的减排任务做出具体的规定,这也是让环保主义者感到失望的地方。

  

  意义在于美国“入了伙”

  要求2009年出台实质协议

  最终的“路线图”规定了2009年前必须完成相关谈判,至于2012年之后各方应承担什么样的减排目标,则要留待2008年、2009年分别在波兰和丹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解决。这个时间表为新协议定在2012年底前生效预留足够时间。

  尽管“路线图”没有解决具体问题,但一位与会代表表示,“有(路线图)总好过没有”,这毕竟显示出各方在未来气候谈判所涉及的领域及达成最终协议的时间等问题上已有共识。

  而且,美国总算是“入了伙”,没有签订《京都议定书》的美国这次妥协了,当然美国并没有实质性让步,即将量化减排指标写入路线图。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