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中的一只棕熊在向游人“挥手致意”(2007年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解救:任重道远的义举
然而,由于网络交易的隐蔽性和高效性以及配套法规的不完善等因素并存,打击网络野生动物贸易犯罪还面临很多挑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法人员利用互联网高速、便捷、隐蔽性强的特点,采用拼音、谐音、改变归类、甚至是使用英文等手段躲避网络管理方的检查。同时,被销售制品本身真假混杂,鉴别工作耗费执法机关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了执法的障碍。
据介绍,网络野生动物贸易以网络为掩护逃避相关法律法规,并为网络非法狩猎提供了“销赃”的渠道。除出售各种野生动物及制品外,也有网店出售猎具,如网套、夹子,为盗猎提供方便,这也不利于执法,并可能造成更为恶劣的后果。
“打击网络野生物贸易任重而道远。”葛芮说,“我们将继续发动公众参与网络监督和举报工作,为执法部门提供信息,也希望国内尽早完善立法,减轻执法人员辨别产品的工作负担,以提高执法效率。”
近期,由国家濒管办组织召开了“控制濒危物种网上贸易”的研讨会。国际组织、海关、林业、农业等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国内主要在线交易网站的代表,共同评估和分析了当前网络贸易的现状,并就网络野生动物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对策研究。
有国际组织官员表示,中国政府的政府禁令在减少野生动物网络贸易、降低其规模中所能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而这正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
毫无疑问,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但潜藏其中利用互联网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却不能被纵容和默许。在政府部门对违法者的打击同时,网络管理者的规范自律与普通公众的自觉抵制,将共同成为解救濒危野生动物的人类义举!
期待着随着对网络野生贸易的打击,我们对神秘原始生态的向往不再被“屠戮”占据,我们儿时对大森林、大草原和湛蓝海洋的美好印象也能完好地留存给后辈……(记者 呼涛)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