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获奖技术有望使全球每年减少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本报讯 “2019年全国低碳日WWF气候创行者2019年度颁奖典礼暨绿色金融与低碳技术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最具减排潜力的5项低碳创新技术获得2019年度“WWF气候创行者”称号。
这5项最具减排潜力的技术和产品分别是:隔离式防雷与接地技术、废旧灯管回收再制造纳米节能灯技术、分散染料无水连续染色技术与设备、基于电磁平衡调节的用户侧电能优化技术,以及利用二氧化碳替代氟利昂发泡生产环保挤塑板技术。项目专家组认为,若这5项技术能在2029年达到预期市场份额,则有望实现全球每年减少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今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中国启动了第六届“气候创行者”的评选,重点征集具有变革性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低碳创新技术,涵盖建筑与生活、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基础支撑、获取能源等领域。
作为WWF的全球性项目,WWF气候创行者同时在瑞典、中国、印度和南非4个国家开展工作,尝试搭建多方参与的全球技术创新孵化和推广的合作平台,加速创新技术发展,最大化推动减排,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截至目前,全球共评选出112项获奖技术,其中29项来自中国。
据了解,WWF气候创行者项目2008年由瑞典办公室发起并于2011年落地中国,致力于发掘低碳创新技术并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项目通过评选的方式扩大社会对低碳技术的认知,并为参选项目提供宣传、融资、市场对接,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推动这些创新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助力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