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我国发现高寒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恢复能力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国发现高寒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恢复能力
作者:刘英楠    资讯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8-26


  本报讯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原冻土生态系统一旦遭受严重破坏,几乎不可能恢复。但我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大范围分布的高寒草原具有显著的自然恢复能力;高寒草甸可恢复性相对较低,但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生态恢复能力。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王根绪教授介绍,在高寒环境下,土壤的冻结和融化作用塑造寒冻土壤、冷生植被群落、相关冻融地质现象,以及与这一环境协同发展的脆弱生态系统,从而形成极度敏感的冻土生态环境,发育出独特而又脆弱的冻土生态系统。

  王根绪说,人们长期以来普遍认为,高寒生态系统一经干扰就很难恢复,因此青藏铁路建设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高寒生态系统受干扰和恢复的机理,确保青藏铁路成为“高原绿色工程”,中国科学院在重大知识创新工程计划项目“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中专门设立两个分课题,来研究冻土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

  为科学地认识人类工程活动对冻土生态系统的影响、冻土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扰动后冻土生态系统的天然恢复能力,项目组通过样带与样方结合的调查方法,从冻土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种类、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生产力等生态要素和土壤环境、冻土环境等生物生境条件着手,以青藏公路昆仑山—唐古拉山南坡段为研究区域,就全长430千米的这段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干扰迹地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适应高寒严酷生境的高寒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可恢复能力。其中,大范围分布的高寒草原,在公路沿线严重破坏地带,经过近20多年的自然恢复,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生物学方面,表现出原高寒草原的优势建群植物种类已出现并在局部占据优势地位,局部地带生物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多度恢复到接近自然未干扰草原系统水平,大部分地带恢复干扰迹地生物量与未干扰草原草地相比的差值小于40%;具有显著的干扰后自然恢复能力;高寒草甸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但在一些地表土壤破坏不是十分严重、冻土条件和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带,过渡性植物类型大量出现并具有了较高覆盖度,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生态自然恢复能力。而青藏铁路建设中,不破坏土壤本质环境的车辆运输碾压,不开挖的施工便道、生活营区、砂石料场,以及除桩基开挖以外的桥梁工程等扰动方式和区域,不会对高寒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干扰。只要终止干扰活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就能在短期得以明显恢复,点状的大型取、弃土场地,进行表层土壤回填后,有利于高寒草原植被的自然恢复。

  王根绪表示,对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来说,制约干扰后恢复程度的关键因素是冻土条件和表层土壤条件。由于深度开挖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下部冻土环境的退化,对于高寒草甸的破坏十分巨大,几乎没有自然恢复的可能,在相关建设中必须尽量避免在高寒草甸区设立较大规模的取土场地。这样就能维护沿线生态系统,不致在干扰后造成持续退化。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资讯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