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环保活动 >> 正文

一年3500万人次参访环保设施

Eedu.org.cn 作者:张黎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4
摘要: 据统计,2021年,全国环保设施线上线下累计接待参访公众3500万人次。


2021年12月11日,20组北京亲子家庭参加“环保我先行”环保设施参观活动,走进“华新绿源”,开启了电子废弃物环保之旅。
图自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

本报记者 张黎

尽管北方寒冬凛冽,但一场会议的连线现场,却传递出令人倍感温暖与欣喜的数字。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山东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列为‘十四五’重点工作进行部署,2021年,全省组织线上线下开放活动近2000次,参与公众达到820万余人次。”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宣教中心主任孟小红的讲述中,设施开放这项工作跑出了“山东速度”。

在广东,2021年全年开发设施开放相关产品92个,开放参与者达477余万人次,形成了值得宣传推广的“广东经验”。

据统计,2021年,全国环保设施线上线下累计接待参访公众3500万人次。

岁末年初,在这场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举办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调研座谈会”上,各地一年来的好经验、好做法集中亮相,为“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方向和重点“问诊把脉”。

“走,到环保设施去看一看”,眼见为实的体验,脚踏实地的参观,寓教于乐的互动,越来越多的厂区敞开大门,越来越多的机构携手同行,也推动公众从环境问题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行动的参与者。

政府部门联动,社会组织助攻,多方协作“拧成一股绳”

“全省91家单位列入开放名单,实现21个市(州)符合条件的四类设施全覆盖。”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宣教中心副主任李江桥看来,设施开放这项工作离不开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携手住建厅建立联动机制,对开放任务和实施效果进行督导评估,结果作为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联合教育、团委等部门,将开放工作与校园活动相结合,并积极与学校对接联系,依托研学及职业考察课程,带领学生走进设施开放单位,增进对生态环保的认知与理解。

作为政府机构,生态环境部门毕竟精力有限,要经常性地组织大规模的公众参观,如何做才能事半功倍?

社会公益机构的“助攻”,可谓添柴加火。

2021年12月6日,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如约迎来一群好奇心“爆棚”的小学生们。这是由济南“绿块公益”机构组织的“探秘城市绿芯”项目的一次线下参观活动。

借助公益机构在低碳城市创建、自然教育、生态文明宣教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山东设立了“标准化实施+个性化定制”的环保设施公众参观方案,并编制了指导社会组织开展设施开放实践的工作手册。

“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效激发了不同群体对设施开放活动的参与热情,为环保设施开放的普及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孟小红坦言。

借助社会组织在公众参与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淄博绿丝带、威海市诺和悦然公益服务中心等NGO,也通过申请基金、策划项目等方式,深度参与环保设施开放工作;云南同样依托昆明市环保联合会,发动环保组织与开放单位结对共建,联合青年学生组织及志愿者,为设施开放活动提供服务。

为引导培育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中华环保基金会继续设立基金资助支持,200万元专项支持24个省份的25家环保组织开展活动。

“借助基金项目,搭建了生态环境部门、设施开放单位与环保社会组织及公众的良性互动平台。”中华环保基金会宣联部主任李承峰如是说。

完善硬件建设,提升开放质量,丰富体验“铆足一股劲”

作为有着30年历史的我国第一代污水处理厂,首创环保集团大连恒基新润水务有限公司,是大连地区设施开放面积最大的单位。“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悟在其中”的开放理念,让公众在水厂中“沉浸式”赏美景、看环保、亲生态。

在公司副总经理江洪眼中,厂区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植物园”,植物多样性可与城市公园比肩,不仅请来专业绿化师设计、改造,更为每株植物都定制独有的“碳铭牌”,以此丰富公众体验。

“每月都有两次固定的环保开放日,平时公众也可以随时预约参观,我们还与附近街道结成共建单位,组织邻居来水厂参观联谊。”江洪说,别看居民楼是越盖越近,但睦邻友好相处。

“接下来,我们还准备推倒围墙,开辟出一块空地,做成迷你公园,为邻居提供休闲场地,同时也将成为一个环境教育的宣传基地。”江洪介绍说。

同大连恒基新润水务有限公司一样,积极打开大门的设施开放单位,如今已有4批次共计2101家。

几年来的显著变化是,开放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硬件建设,开放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对此,格林美绿色产业(武汉)创新研究院的彭涛深有体会。

“通过深化环保设施开放,厂区里配套打造了艺术公园、城市矿山博物馆、报废汽车绿色拆解基地等开放区域和科普教育场所,还上线了全景VR参观平台,传递了绿色开放文化。”彭涛说。

多年来始终关注、参与设施开放工作的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虞伟表示,设施开放工作是“邻避”转为“邻利”的积极探索。“开放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公开,通过公开,倒逼企业改善环境管理,在减污降碳上下功夫,这也凸显了设施开放工作对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贡献力。”

开放的路越走越宽。2021年,山东省集中推进全省水站向公众开放,计划将5家火力发电企业纳入开放;四川省积极探索噪声防控设施开放。借助监测设施开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公众搭建起了可感可见可知的科普阵地,树立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宣教品牌。

创新形式,常有常新,拓展领域“下好一盘棋”

走过4年,公众开放如何做到“常有常新”?

为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创新”,成为这项工作贯穿始终的话题。

广东主打精品小团、深度体验,融环境科普、生态研学、志愿服务于一体;省环保宣教中心设计环保设施处理的环境教育课程,免费提供给设施单位使用;位于广州黄埔的福山产业园,首创“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主题公园”的新模式,被评为国内第一家以固废处理为主题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线下交流,线上互动。广东珠海30万小学生“云”上观看环保设施视频课件,四川泸州、德阳、广元等地通过拍摄动画片、短视频等方式,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开启“云游”绿色之旅。

一键“链接”供需双方。2021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还设计开发了设施开放微信小程序,强调以服务公众、服务企业为主的预约功能。今后点点手机,就能即刻“下单”家门口的设施开放单位。

“十四五”期间,在现有四类设施开放的基础上,电力、石化、钢铁、建材等更多行业领域也将探索向公众开放。这无疑对设施开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石化行业有‘底气’,此前行业内设立开放日由来已久,目的也是为让公众走进来,不再谈‘化’色变。”首次参加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调研座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处长栾炳梅对未来的开放满怀期待。

依托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钢厂也变得“更绿色”,同样为开放做好了准备。“涉及建筑材料的工厂,不少也在协同处置城市废弃物,也需要改变公众的传统认知,有序打开大门迎客。”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宋有崑说。

直面困境,眼下的设施开放工作也存在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设施单位投入不足、地方偏远开放组织难度大、传播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对此,虞伟建议,一方面要通过场景再造、流程优化,不断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将设施单位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活案例,如浙江的一些地方,将推进设施开放与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开放工作的全域推进。另一方面,也要在软硬件上有所提升,用好数字化手段。

立足当下,谋划未来。在国家层面,环保设施开放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在《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鼓励排污企业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通过设立企业开放日、建设教育体验场所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强调,继续推动环保设施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拓展石化、电力、钢铁、建材等领域,提高开放频次,丰富开放方式,提升开放效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也写明“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各地以设施开放为抓手,将打造示范亮点,依托各类媒体平台推陈出新,扩大设施开放品牌效应,激活公众参与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推动构建政企携手、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带动更多公众参与,春天的气息里,开放的脚步将更坚实有力。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