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积极构建“三江并流”地区环境治理体系

Eedu.org.cn 作者:谭君印 何强 赵…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2/22
摘要: “三江并流”地区涵盖范围约170万公顷,尽管所占我国国土面积不足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类,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

谭君印 何强 赵柄鉴 文传浩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云南省内形成了“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其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于2003年7月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地区涵盖范围约170万公顷,尽管所占我国国土面积不足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类,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加强“三江并流”地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其生态屏障功能,对于保障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江并流”地区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等于一体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势。一是生态环境高度脆弱,是南亚、东南亚次区域敏感生态带。据统计,近年来“三江并流”地区年均实际土壤侵蚀总量约3.5亿吨。同时,积雪面积减少且积雪期变短,冰川退缩。二是地区发展面临难题,生态环境的人为干扰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城市丽江市、迪庆州和怒江州长期以来均以农、牧、林业为主,产业发育程度低,尚有1/3以上的居民在高寒山区、干谷地区、滑坡地段生产生活。加上矿产、水力、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等共同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土层蠕动等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岩漠化、石漠化也较为多发。三是高端专业人才匮乏,保护区管理水平尚较低。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保护区管理多依靠本地中老年居民群体,难以胜任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现代化的遗产日常管理工作。四是发展定位模糊,急需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径。

鉴于此,笔者认为,应积极推动当地学好用好“两山”理论,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川、渝、滇、黔四省(直辖市)联合将“三江并流”地区纳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用“两山”理论指导发展高效山地农业、生态林业以及生态渔业等生态利用型产业,将绿水青山真正高效优质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严格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生态涵养为前提,以生态环境治理为目标,大力发展水土保持农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绿色文化产业等环境治理型产业。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探索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人才培养规划,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并在经费保障、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区内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区外人才向“三江并流”地区靠近移动。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组织的合作交流,稳定培养一支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坚持“两不准”和“两优先”,建立现代化产业开发治理体系。坚决做到一切以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损害原住民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的产业不准兴建,一切以生态保护为宗旨、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产业优先建设,建立责任清单,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作者单位:谭君印、赵柄鉴,重庆工商大学;何强,四川农业大学;文传浩,云南大学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