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综合信息 >> 资讯正文 | ![]() ![]() |
|
||||||||
循环经济使铜都“三大污染源”变成滚滚财源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郭献文、…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7 | ||||||||
新华网合肥6月6日电(记者郭献文、葛如江)记者近日在我国著名的铜都安徽省铜陵市采访看到,当地资源开发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三座大山”——黑色铜渣山、红色硫酸渣山和白色磷石膏灰山,如今正在消失,并由严重的“污染源”变成了宝贵的资源和源源不断的财富。同时,这个昔日烟尘笼罩、空气呛人的重污染城市,也正 在变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山水新城。 铜陵市发改委副主任方永杰介绍,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铜陵市近年来逐步加大了治理工业“三废”的力度,已经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产业链。2006年,全市“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15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8%,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07%,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减少。 铜陵因铜而得名,冶铜历史已有3000多年,是新中国第一锭铜的诞生地。但随着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铜陵不仅面临资源逐渐枯竭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黑、红、白“三座大山”成了铜陵重污染的象征,居民苦不堪言。 方永杰说,正因为铜陵市比其他城市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大得多,铜陵人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也觉醒得比较早。特别是2005年10月铜陵市及其主要工业企业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双双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之后,当地大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进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铜陵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和各有关部门参与的高效协调机制。 铜陵化工集团是“红山”的制造者。该集团生产硫酸产生的大量粉状硫酸渣,氧化后遇风飞扬,下雨则“红水”四溢。市里为此成立专门机构,研究综合利用方案,经过科研攻关,投入近千万元,从提高硫酸渣中铁的含量入手,含量高的直接炼铁,含量低的则制成球团由水泥厂做原料。如此一来,废渣成了“香饽饽”,高高的“红山”迅速缩小,到去年上半年被全部“吃”掉。据测算,去年在“红山”治理中,企业由此增加产值5000多万元。 “白山”的主要成分是磷石膏,是安徽六国化工公司的固体废物堆放场。远远看去,“储量”达700万吨的“白山”蔚为壮观。去年以来,随着利用磷石膏加工水泥缓凝剂技术的研发成功,铜陵“白山”开始缓慢降低。现在每年生产缓凝剂、石膏板材和石膏等,可吃掉磷石膏粉100多万吨。 而“黑山”的制造者铜陵有色集团,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更是先行一步。该集团去年建成投产的冬瓜山铜矿,采取“井下废石充填循环技术”,使“废石不出坑、尾砂不入库”,从源头削减了“黑山”的高度,仅此一项还可节约土地2000多亩。他们利用铜冶炼渣,研发生产可供造船行业大量使用的除锈磨料,原有的“黑山”也很快被“消化”。 铜陵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刘海说,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经过了从“自然”到“自觉”再到“战略”的发展阶段。目前“三座大山”只剩下“白山”,估计再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消灭”掉。市里的工作重点已转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循环经济。 记者在铜陵市最新规划建设的滨江循环经济试验园区看到,这里的所有项目都是按照循环经济的新理念规划设计的,初步选定的10多个项目,第一期投资总额35亿元,园内每个企业都以上游企业的排放物为原料,资源充分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目标是实现“零排放”。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发改委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太原: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 循环经济成为西部对外资的新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三个适 循环经济西部点火 走自己的循环经济之路 掀动循环经济浪潮 加速太原绿 我国将于2008年初启动第一次 黑龙江:限期整治涉水污染源 四城区将重点开展中水回用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