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综合信息 >> 资讯正文 | ![]() ![]() |
|
||||||||
建筑节能风暴即将席卷楼市 落实关系业主钱袋子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肖宾 资讯来源:京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5 | ||||||||
建筑节能关乎长远发展,势在必行 国务院近日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新通知一出,引发了房地产行业的高度关注。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节能问题对建筑成本、房价、水电费用都将造成直接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住户的钱袋子。 节能不达标者将被禁售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正式公布,该方案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方案涉及到了多种行业,其中关于房地产行业的内容尤为引人关注。 方案指出,要对新建建筑实施建筑能效专项测评,节能不达标的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方案提出,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今年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管工作。 《方案》提出,要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实行供热计量收费。今年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管工作,北方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完成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 5+1五合国际中国区总经理陶滔对记者表示,在发改委公布此次方案之前,节能住宅的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五合国际在国内推广建筑高科技已经有五年之久,前四年里只是叫好不叫座,几乎没有落实一个实际的实施项目。单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签约设计的高科技住宅以及公建项目共有十余个,包括在上海和杭州的项目。特别是中国北方区域,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 造价成本将有所增加 从具体的实践情况,市场人士以及专业设计人士均表示,节能住宅的建材和科技含量均相对要高,所以造价会有所上升,但不同类型房屋的造价成本上升幅度区别很大。 5+1五合国际中国区总经理陶滔对记者表示,五合国际根据实际操作经验,目前将生态节能建筑成本划分为低、中、高三种梯度模式。 低度模式:住宅节能达到国家规范标准,采用外墙保温、隔热措施,每平方米造价约增加100元左右。 高度模式:住宅实现高舒适度低能耗的标准,采用辐射式采暖制冷、量换式新风、高效保温外墙体系、外遮阳系统等达到欧洲节能标准。高层住宅每平方米造价约增加800元左右,别墅由于需要独立的系统和较多的外墙外窗面积,每平方米造价增加约1500元左右。 中度模式:节能标准与舒适度介于低度和高度之间,依据不同的自然区域会有区别,根据五合国际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初步探索成果,每平方米造价增加约400到500元。 有市场人士表示,对目前市场上豪宅单位售价都在万元以上,如果每平方米增加千元左右的成本,换得舒适度和节能效果的提升,还是物有所值的。 居住成本显著下降 节能住宅给消费者带来的最直接的收益是各种采暖费用的降低,虽然节能住宅必然会导致一定的造价增加、购买成本增加,但综合效益是明显的。 5+1五合国际方面的人士对记者计算道,以北京一个140平方米的住宅为例,以低度模式计算,节能65%的建筑成本将增加14000元,而普通建筑全年总能耗折合电量(包括日常照明、采暖、空调)用电量为6153度/年,而节能住宅的全年总能耗折合电量为2153度/年,相比而言,节能住宅每年节省的电量为4000度,每度电如果以0.45元计算,则全年节省的电费为1800元。由此可以看到,节能建筑的初始投资增加了14000元,但每年可以节省1800元,8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按建筑50年的使用期限,在剩下的42年中,每年可节省1800元,共计75600元,这还未考虑通货膨胀和能源价格攀升的因素。由此可见收益还是相当明显的。(肖宾)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关注建筑节能,让我们的家园 深圳政府工程将率先实现建筑 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 第三届国际建筑节能大会3月2 沪将推出建筑节能"绿标" 建筑节能 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