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绿色信贷遭遇4大障碍
Eedu.org.cn 作者:陈实    资讯来源:《经理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1
    污染企业由于受到一些地方的政策保护,仍有利可图。

  2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开披露了“绿色信贷”实施半年来的成绩单,其中有些内容令人振奋,譬如,江阴市否决污染严重企业贷款申请超过10亿元,并回收向这些企业发放的贷款2亿多元;广东银行系统(含深圳市)限制了12家污染企业贷款5亿多元……

  不过,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坦言:“绿色信贷目前只取得了局部性、阶段性的成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要让污染企业彻底“断奶”,还需要破除很多障碍,比如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银行执行政策的力度等。可以肯定,未来的环保法规将更加严厉,企业和银行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都在增加,他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由此带来的风险和影响,避免绿色风暴波及自身。

  惩戒效果为何不佳

  绿色信贷制度仅仅实施半年多,想要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不太现实,但是,绿色信贷走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其他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而目前所遭遇到的障碍,说明改变现行格局和规则是多么困难,值得反思。

  首先,相当多的中小型污染企业采取民间融资或者自筹资金,基本上不向金融机构贷款,绿色信贷对它们尚不能发挥制约作用。

  其次,由于得到一些地方的政策保护,很多污染企业还有利可图,有些甚至是短期的暴利行为,因而很难大幅度削减信贷规模。

  第三,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同时,银行还不能提供使用环境信息的反馈情况,没有真正做到数据共享。

  第四,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对于环保做得好的企业缺少鼓励性的扶持政策,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

  银行风险正在增加

  对银行而言,他们的风险也不容小视。很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都依赖于银行贷款,这些企业若被查处,银行也会受到牵连,有些则变成呆账、死账。某企业以某块土地作为融资的抵押担保,如果这块地被查出受到污染,其担保价值就会急剧下跌,对银行就可能形成新的不良债权。

  另一方面是来自银行内部的行政问责——银监会已经表示,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贷款的行为,将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在环保问题上,银行和企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重视这种潜在风险,建立绿色信贷的专门人员、机构及制度,真正吃透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让绿色信贷更具操作性。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