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浙江 >> 正文

探索“流域共治”的杭州实践

Eedu.org.cn 作者:卢强 陈海丹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2/9
摘要: 浙江省杭州市在水环境流域治理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进行系统治理,使“流域共治”成为政府、社会、群众的普遍共识。

◆卢强 陈海丹

浙江省杭州市在水环境流域治理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进行系统治理,使“流域共治”成为政府、社会、群众的普遍共识。2020年,杭州全市国考断面(13个)、省控断面(32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考核为优秀,达标率和优于Ⅲ类比例均为100%。

搭建共治框架

流域跨越多个行政边界,涉及多个地方政府,而流域环境治理的整体性要求和复杂性特点,需要区域内各地方政府的横向协调和良性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杭州市不断探索,推动形成跨省、跨市、跨县的流域共治模式。

携手共护,联盟“省圈”。以国家新安江流域跨省际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验区为杭州市开展跨省际“流域共治”基础,推进浙皖两省启动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党建联盟。围绕新安江流域水质共保共治,组织淳安县与安徽省歙县、休宁县三地相关部门签订《皖浙交界水域联合打捞水面垃圾合作协议》。

拓展共护,联谊“市圈”。以开展“流域共治”样板创建行动为突破口,以地市间水环境协作治理为主题,划定杭州—嘉兴、杭州—湖州、杭州—绍兴、杭州—金华等江河交流区域的重点河湖为流域共治重点。

延伸共护,联合“县圈”。境内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苕溪、运河、上塘河、北塘河等流域建立区、县(市)级层面的“流域共治”框架体系,全市13个区、县(市)相互签署合作协议共29份,确保流域治理信息共享、机制互通、行动一致。

构建共治机制

以保护水生态环境为核心,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陆间一盘棋,着力推进生态环境联合保护和协同共治,建设水环境共保、水污染共治的生态环境管理新格局。

建立健全联合巡查机制,在市级河长联系单位指导下,各相关行政区域建立轮值牵头制度,每年针对分段包干的水域组织开展常规联合行动。在水质敏感期、环境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下,随时启动相应联合行动。建立全市交界河道生态环境专题联席协商会议制度,结合工作需要每季度或每半年召开1次会议,对相关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处理,对水质监测超标、环境突发与应急等特殊情况,随时启动会商协调。

设置水质水文水情常规监测网络和联合监测断面,联合构建重点江段沿线水质水情监测自动预警体系。由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指导上下游相关地区建立定期水质联合采样监测机制,定期牵头组织相关地区开展环境监测技术交流活动。

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严控河湖管理范围线,强化水域空间管控。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国家级、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区域为重点,加强生态修复。

深化生态环境、水利、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协作,健全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联动。完善市、县(区)资源与环境监管体系,明确水域及两岸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强化岸上、水中污染源协同监管。以“流域共治”大比拼考核为契机,逐步形成常态化的统一考核机制,纳入各地“五水共治”年度考核。

完善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应急监测数据库,健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及设备维护程序规范等技术体系和质量体系,每年开展上下游区域联合应急监测培训和综合处置演练。

抓好共治行动

2021年,杭州市“流域共治”升级,由行动到比拼,由创建样板到全面铺开,由机制创建到落地见效。

一是协作补偿,“省圈”横向联动。浙皖两省延续资金补偿,建立新安江流域上下游互访协商机制,形成省、市、县三级沟通协调机制。完善联合监测、汛期联合打捞、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横向联动工作机制,共同促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二是合作共赢,“市圈”共管共治。与各地市共同制定“流域共治”样板创建框架协议,联合编制跨界流域专项整治等行动办法,协同做好河岸保洁、日常巡查等管护工作。注重统筹流域实际,共同做好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和水文化五篇文章。

三是深挖潜力,“县圈”流域大比拼。围绕全市跨区划的54条重要河湖和各地区域内42条河道,以“比硬件、比水质、比活动”为核心,实现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向镇街延伸。

“流域共治”模式是应对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复杂性问题的有效选择。下一步,杭州市将进一步深化完善并扩大“流域共治”运行范围,以钱塘江为平台,邀请黄山(安徽)、金华、衢州、绍兴建立钱塘江流域共治联盟,缔结“流域共治”盟约,完善“流域共治”机制,打造钱塘江流域治水阵线联盟,推进钱塘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共同保护。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治水办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