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兴用心描绘长三角“绿色”画卷
[内容预览]
| 2024/10/17 15:24:05唐潇伦 黄妙妙 王雯 进入10月,一批批从北方来的候鸟陆续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祥符荡安家过冬。在秋日夕阳下,候鸟、野鸭、白鹭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嬉戏,别有一番韵味。“因为环境变好了,这些年到这里过冬的候鸟越来越多。”当地摄影爱好者郁先生笑着告诉记者。 祥符荡的环境提升,得益于生态环境共保联治。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全文]
-
以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
[内容预览]
| 2024/6/17 16:17:09本报见习记者 王雯 2022年9月,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锚定“双碳”目标,这份“国家试点”考卷,浙江省答得如何? 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全方位协同机制 近日,准备在平湖市独山港经济开发区扩建项目的浙江某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发现表格里多了项内容“碳排放强度数据测算”。 按照以往的规定,企业提交的可研报告中只需填写四项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阅读全文]
-
浙江评出七名环保领域首席专家
[内容预览]
| 2024/4/28 15:42:07本报记者 朱智翔 通讯员 胡静漪 举办专题评选答辩会,公开展示,现场答辩,并邀请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及生态环境系统的多名学术、行业专家担任评委进行评选……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将7名高层次人才评选为首席专家,他们专攻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环境政策规划、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已经在各自细分领域深耕数十年。 据了解,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提出全面[阅读全文]
-
杭州西湖龙井碳标签正式启用
[内容预览]
| 2024/4/12 10:21:14周兆木 钟兆盈 邱伟坚 张瑞萍 微风拂过茶山,今年与明前西湖龙井一道面市的,还有西湖龙井碳标签。 近日,2024年西湖龙井春茶季暨上春山吃茶趣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龙坞茶镇举行。活动中,西湖龙井(转塘街道)碳标签正式发布。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办事处、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分别被授予西湖龙井(转塘街道)碳标签证书牌匾和碳标签,标志着西湖区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的农产品迈入了绿色低碳新时代。 西湖龙井实现全生[阅读全文]
-
浙江做大做强生态环保产业
[内容预览]
| 2023/12/26 15:16:44本报记者 温笑寒 在浙江,生态环保产业已经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去年浙江省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已达2600亿元。 2600亿元的背后,有浙江市场经济活力足、经济主体多、科技成果转化快的自身优势,也有深挖潜能优势、推动产学研融合的不懈努力。浙江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助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正在塑造发展新优势。 统筹谋划,构建完备创新体系 不久前,一场隆重的签约仪式在浙江[阅读全文]
-
台州线上开展海洋蓝碳交易
[内容预览]
| 2023/12/4 10:10:46本报通讯员陈久忍 张熙锦 李丽丽 赵阳 记者朱智翔台州报道 “本次贝类碳汇,成交。”日前,一笔海洋蓝碳(贝类)线上交易——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完成竞拍确认。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10.05万元的总价,拍得大陈岛2223吨贝类碳汇,折合人民币45.2元/吨。 据介绍,本次拍卖的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由椒江区大陈镇全体贻贝养殖户创造,涉及2016年—20[阅读全文]
-
嘉兴发布全省首个市域“两山”指数
[内容预览]
| 2023/10/25 20:17:56本报通讯员 黄妙妙 见习记者 王雯 日前,在浙江嘉兴首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擂台赛上,嘉兴发布了全省首个全市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数。 据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综合评估指数是由“绿水青山”指数、“金山银山”指数、“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指数、“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指数四个维度构成,四个维度分别评选出了前三名县(市)。 “绿水青山”指数主要基于其生态环境[阅读全文]
-
浙江发布省级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内容预览]
| 2023/7/11 11:05:10图为百山祖冷杉。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图为中国特有鸟类白颈长尾雉。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钱慧慧 刘瑜 汤博 浙江气候宜人、山海相连,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多样的物种。目前,全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90种、高等植物6100余种,分别约占全国总数的30%和17%,保护物种超300种,特有物种超200种。厚实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是生态涵养的回报,更是绿色发展的馈赠。 为推动各地创新实践生[阅读全文]
-
做好水文章 展示湖州“五水共治”新形象
[内容预览]
| 2023/5/9 14:56:54◆方烨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八八战略”引领下,基于浙江发展实际和绿色发展需要,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两山”理念在浙江省的生动实践。湖州市经过多年攻坚克难和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和显著成效,绘就了“清水入太湖、活水兴百业、秀水绕千村、净水润万家”的动人画卷。连续8年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德清下渚湖水生态修复入选[阅读全文]
-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美丽中国省域标杆
[内容预览]
| 2023/5/5 17:34:14本报见习记者王雯杭州报道 浙江省日前召开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暨一季度“赛马亮绩·擂台比拼”活动,传达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精神,展望今后五年工作,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 会议强调,今后五年是浙江省体系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全面转型的重要阶段,要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美[阅读全文]
-
浙江以数字化赋能河长制推进水治理提质增效
[内容预览]
| 2023/4/4 16:13:10王峰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先行省,构建共富型自然资源政策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之一,浙江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升级,以数字化赋能河长制,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修复注入了更多能量。 以数字化赋能河长制就是将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充分运用到各种水治理场景,来提升水治理的[阅读全文]
-
实践先行 探索净零碳乡村建设县域路径
[内容预览]
| 2023/3/6 15:33:08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把净零碳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工作始终,立足群岛地区“海岛+乡村”的典型特征,深化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联合同济大学专家团队,系统研究净零碳乡村建设的技术、产业、规范等,实践先行全面探索净零碳乡村发展路径,积极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海岛样板。 接轨国际,科学规划净零碳乡村技术路线 对照全球标准架梁立柱。以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为遵[阅读全文]
-
杭州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绿色举措
[内容预览]
| 2023/2/27 15:21:39本报记者钟兆盈 通讯员陈爱民杭州报道 浙江省杭州市日前出台了《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解难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20条绿色举措从6个方面入手,助企打好“经济翻身仗”。 《举措》提出,2023年杭州市要实现浙江省控以上断面水质Ⅰ类—Ⅲ类比例100%,功能区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空气优良率达到88.0%,P[阅读全文]
-
杭州农村治污配上了“指导员”
[内容预览]
| 2023/2/15 17:06:17本报记者 钟兆盈 通讯员 王莉莉 家家户户门上挂着农污联络牌,村民遇到各类污水处理问题能马上找到专人;在“农污学习角”,放置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相关书籍、文件等,供村民随时翻阅和学习;市、区(县、市)、乡镇以及行政村四级指导员团队既各司其职又紧密联动,形成协作配合的业务良性循环…… 这些是发生在农污治理工作“指导员制”的试点村——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中,系统、精准治理农村污染的生动场[阅读全文]
-
嘉善创建“无废乡村” 实现“一村一韵”
[内容预览]
| 2023/2/14 9:56:03肖倩 吴祎蕾 王雯 落日余晖映晚霞,炊烟袅袅绕人家。冬日傍晚的横港村,处处弥漫着饭菜香气,各家主妇在厨房大展厨艺。然而,李阿姨却在村道上疾步前行。只见她把冬衣扣得紧紧的,双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呼呼喷着热气。 “阿英啊,这么着急,去哪里啊?”村头张大爷问道。 “炒菜盐没了,赶紧去村部‘绿色加油站’用积分换一袋。”李阿姨说完便径直往前赶。 自从浙江省[阅读全文]
-
浙江金华开发区治水治出城乡共美
[内容预览]
| 2023/2/2 9:01:45本报记者朱智翔 通讯员胡雅心 冬日暖阳高照,漫步于湖海塘公园,水清、河畅、岸绿,城与诗交融一体,绘就一幅诗意画卷;行走于乡村田野间,一塘一溪,一村一舍,皆是赏心悦目的风景。 作为浙江省金华治水工作的主战场和主引擎,金华开发区围绕“以水为美、以水兴城、以水富民”的目标开展治水工作,综合推进水环境治理、水文化挖掘、水资源利用,取得生态治理阶段性进展。以水为墨笔,一幅水美城兴的共富画卷已跃然眼前,人民[阅读全文]
-
浙江浦江上线“水生态健康在线”
[内容预览]
| 2023/1/16 9:58:52本报记者 朱智翔 通讯员 徐旻 “这样悠闲觅食、追逐打闹的白鹭十多年没见了,没想到现在又回来了。”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老环保人徐彬彬盯着“水生态健康在线”应用系统的摄像头自动抓拍的白鹭画面,难掩心中的激动。 “水生态健康在线”应用系统是浦江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探索河流从单纯的水质达标向生态健康迭代升级的生动实践。这个应用构建了水生态体检、水生态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生态共富4个子场景,走出了一条整体[阅读全文]
-
以“两山”转化推进共富绿美
[内容预览]
| 2023/1/10 14:28:58本报记者 肖琪 通讯员 董浩 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的苔藓基地内,村民毛玉荣正为漂在水田上的苔藓除草。小小苔藓,让毛玉荣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美好愿景。而对于毛垟乡而言,一座“苔藓小镇”应运而生,毛垟乡利用当地特色生态资源,实现“两山”转化,走出了一条“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户户增收,人人欣喜。截至目前,苔藓产业已为全乡200余户农户提供就业岗位,[阅读全文]
-
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亮相国际舞台
[内容预览]
| 2023/1/6 8:58:34本报通讯员 董浩 阮春生 记者 朱智翔 不久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领先地区的丽水,先后五次亮相大会分享经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丽水智慧”。在大会“中国角 浙江日”活动中,《丽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在国际场合首次亮相,向与会嘉宾展示了丽水的理念与实践,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提供“丽水[阅读全文]
-
《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
[内容预览]
| 2022/12/28 9:53:07本报讯 《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发布,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省活性炭集中收集再生体系全覆盖,并从加强源头防控、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等8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加快减污降碳协同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能力提升,将打造20个创新城市、50个创新园区,建设200个标杆项目,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同时,到2025年,实现[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