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普氏原羚,青海湖畔行将消失的精灵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普氏原羚,青海湖畔行将消失的精灵
作者:吕雪莉    资讯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18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9月17日电(记者 吕雪莉)三江之源的青海省,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在美丽的青海湖畔,生活着一种叫做普氏原羚的羚羊。    
    普氏原羚,也叫普氏小羚羊,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有着羚羊家族中最漂亮的外形,是生性机警、行动敏捷,奔跑起来像离弦之箭,姿势与众不同,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波浪起伏的曲线,分外优美。1875年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采集到了普氏原羚模式标本运回圣彼得堡,普氏原羚由此得名。
    历史上,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地区,目前,仅在青海省的青海湖周边地区有少量分布,数量仅300余只。
    由于环湖地区的生态状况日益恶化,这个过去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的精灵,已经面临着种群灭绝的危险。承受着来自人类和天敌的双重压力,水草丰美的草原早已不是它们的家园,青海湖畔的沙漠成为它们的避难之所。
    专家认为,普氏原羚已经成为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

    困境中苟延残喘 

    很久以前,成群的普氏原羚自由驰骋在西北广袤的草原上,它们轻灵矫健的身姿和蓝天白云、草原湖泊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诱人的自然画卷。
    普氏原羚属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科、原羚属,雄性成年个体重约27公斤,雌性个体重约23公斤。它们的样子长得很可爱:体长约1米,雄羚长有一对有环棱的黑色硬角,角尖相向内弯。嘴唇黑色,颌下白色。夏季通体棕红,秋末换毛,冬毛为褐黄色,四肢内侧和腹部着白色毛被,其中间为醒目的棕黑色尾巴。一旦受到惊吓,普氏原羚臀部的白毛会竖起外翻,在绿色和黄色草地的反衬下格外醒目,警示同伴有危险临近。
    普氏原羚有过一段传奇经历。据资料记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时期,当地曾组织社员撒开人网,把普氏原羚往青海湖里赶。正是普氏原羚和青海湖里的湟鱼一起救了不少人的命,因而普氏原羚堪称"救命羊"。
    如今,美丽的画卷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摇曳。普氏原羚这昔日草原上自由的精灵,而今面临重重困境。更严重的是,当人类意识到要保护它时,也感到困难重重。
    环湖广阔的草场上,到处是如繁星、似云朵的家畜。在游客眼里,这是一幅散发着浪漫和温馨气息的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尤其是挥舞着牧鞭的姑娘,使这幅场景又有了很多浪漫的畅想。而在动物保护专家看来,这无异是一场灾难,生态的灾难,普氏原羚的灾难。
    有牛羊的地方,一般都是草场比较好的地方,而这些草场上肯定布满了标示各家草场分界、阻止别家牛羊进入的网围栏。而这正是保护普氏原羚的瓶颈制约。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德海说:普氏原羚的生存环境是草原而不是沙漠。然而,现状是草原在放牧,就连荒漠草原也成为机动放牧的地方。普氏原羚目前没有安全和稳定的栖息地。
    中国林科院李迪强博士考察,在湖东地区,草场围栏仍在向草原深处扩展,把普氏原羚的栖息地进一步分割成小块,使普氏原羚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愈发困难,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研究发现,网围栏的建立阻止了动物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躲避捕食能力下降、能耗增加、多样性水平降低。俗话说:"狗急跳墙"。羚羊也是一样,被逼急了也会不顾一切地跳。可普氏原羚跳网围栏的结果却是:被网围栏挂住,甚至挂死,尤其是幼小的小普氏原羚,往往就成为狼的美食。
    网围栏还阻隔了发情期普氏原羚的活动路线。使它们只能在网围栏外徘徊。科研人员曾观察到,一只雌性普氏原羚在网围栏外徘徊,虽然试着跳了,但是失败了。怀孕期间的普氏原羚更是难以逾越。在无法估计危险的情况下,普氏原羚会不顾一切地跳跃网围栏,结果可想而知。研究人员在野外拍摄到一幅这样的图片:一只普氏原羚残骸仰倒在网围栏外的草地上,脚还挂在网围栏上,身体已经被狼吃空,只留下一个可怕的空壳。研究人员判断这是一只怀孕的普氏原羚。

    沙漠避难者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普氏原羚只能放弃草原,向沙漠退去。由于沙漠深处很少有人活动,于是沙漠便成为普氏原羚的"乐园"。目前在青海湖地区,沙漠与草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普氏原羚的主要栖息地。普氏原羚可在邻近沙丘的草原上取食,一旦有人接近便隐入沙丘躲避。
    青海湖鸟岛保护区有着十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是普氏原羚的分布区之一,目前这里有大约十多只。青海湖湖东种羊场与小北湖一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人迹罕至,目前最大的普氏原羚种群就生活在这里。
    然而,人类活动的扩展使普氏原羚这仅有的庇护地也行将丧失。
    李迪强博士说,从湖区穿过的铁路、公路将普氏原羚的家园切割为岛屿状,尤其是一条新修的旅游公路通过湖东沙漠,车来车往的喧嚣打破了昔日的宁静,沙漠的隔离效应正在消失。而在元者,原有的普氏原羚栖息地被油菜地所取代。
    更为严重的是,沙漠并非普氏原羚的天堂,另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狼也在沙漠中栖息。近年来,青海湖畔沙漠中狼的数量急剧上升,据野外调查,新生普氏原羚幼羚至少有40%被狼捕杀。可以说,目前,普氏原羚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面是人类活动的压力,一面是自然界捕食者的惨烈吞噬。
    而且,捕食者不只是狼。鵟等猛禽和狼一样对普氏原羚构成威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说:"事实上,普氏原羚已变成流浪者,在环湖地区过着流浪生活。"他在10年前的考察中,在克图地区发现了一群普氏原羚,但在甘子河和哈尔盖地区没有发现它们的足迹。此次考察中,恰恰在克图地区没有见到普氏原羚的踪影,相反,却在甘子河和哈尔盖地区见到了为数较多的普氏原羚。分析个中原因,湖东羊群非常之多,这么多羊群的存在挤占了普氏原羚的生存空间,它们不得不流离失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被狼所驱赶。在布哈河上游,2003年8月和2004年4月发现过普氏原羚,但这次的考察却没见到。总之,在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下,普氏原羚就像流浪者一样。
    蒋志刚说:"普氏原羚的生活习性要求有相对固定的生存空间,目前这样的生存现状对这个种群的生存繁衍十分不利。"

    拿什么拯救你,普氏原羚?

    由于青海湖周边地区是目前人们所发现的普氏原羚的惟一栖息地,因此这里成为我们保存普氏原羚这一珍稀物种的希望所在。
    但是,环湖草场早在1984年就全部承包到户且50年不变。这成为横亘在保护普氏原羚问题上最大的障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游章强博士说:现在网围栏的高度在1.2-1.6米之间,这个高度普氏原羚是不可能跳跃的。假设去掉围栏,这些草场就会成为公用土地,势必会产生过牧的问题。
    就目前现状看,拆除网围栏是不现实的,要同时兼顾到家畜,可以采取降低围栏高度的办法,但是如何确定围栏的合适高度和类型?如何实施,是靠政府的政策法令还是牧民自愿行为?拆除围栏后的补偿问题又怎么办?由谁来出这部分费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祖望研究员建议,给牧民以一定补偿,让牧民不去驱赶普氏原羚。但是这个尺度又很难掌握:给哪些草场的牧民补偿,又补偿多少?因为,普氏原羚是活动的群体,它们不可能固定出现在某一个小的范围。今天去了张家的草场,明天可能又跑到李家的草场上去。
    还有狼的问题。还有猛禽,它们对普氏原羚也有威胁。据了解,枪支收缴后,狼的数量有所增加。但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样受保护。即便是要控制其数量进行猎杀,也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审批。
    近日,中外羚羊专家30多人考察了青海湖周边普氏原羚的主要分布区,但只观察到了6群九十多只普氏原羚。这些可爱的羚羊处境堪忧:环湖地区的草场布满了高达1米多高的网围栏,连绵的网围栏对普氏原羚的生存构成莫大的威胁;狼以及鵟等猛禽的存在,使普氏原羚时时面临被捕食的危险;草场的退化使普氏原羚的取食变得更为困难,大群大群的牛、羊、马等家畜又与它们争夺着生存的空间。
    世界保护自然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专家组主席(David Mallon)大卫·马龙说:"普氏原羚已经成为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中国有三种极危级的有蹄类动物:麋鹿、野骆驼和普氏原羚。麋鹿虽然很少,但已有圈养种群,且管理很好;野骆驼有600多只,且在蒙古也有分布;只有普氏原羚仅存活在青海湖周围,数量很少,且目前还没有圈养种群。因此普氏原羚是最濒危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志刚说,普氏原羚种群生存已危在旦夕。"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几十只甚至几百只的数量都是非常少的,是很容易灭绝的。即使上升到一千只,它仍然是濒危的。而普氏原羚目前仅有300余只,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他说,倍受世人关注的藏羚羊目前有十多万只,"国宝"大熊猫在人类保护下已恢复到1000只,朱鹮从二十世纪70年代的仅存7只,也已恢复到400只。由于诸多原因,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普氏原羚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而青海湖畔各种开发活动却进行得如火如荼。公路还在不断延伸,旅游点还在不断增加。中国已经失去了高鼻羚羊,蒙古瞪羚也几近绝迹,谁能保证同样的故事不会发生在普氏原羚身上?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保护区,将现有的种群就地保护起来,给他们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和空间。但是只有拆除草原铁丝围栏才能保证普氏原羚的采食地和繁殖空间,这就要通过租赁土地或给牧民经济补偿的方式才能解决;同时,还需要研究一种新的草原牧业模式,为当地的社区发展创造机会,使当地经济多元化,将人从单一的草原牧业解放出来,从而减轻草原上的放牧压力。

    新的希望

    普氏原羚的濒危现状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青海省林业局为保护普氏原羚做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工作。禁止猎杀,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宣传,呼吁全社会保护这个珍贵的物种。尤为可贵的是,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进行了普氏原羚的人工繁育试验,经人工繁育的两胎普氏原羚幼仔生长健壮。专家说,这使建立普氏原羚人工种群成为可能,为拯救和保护普氏原羚带来了新的希望。
    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救护和人工繁育普氏原羚的历程。
    2001年,一只幼小的普氏原羚在奔跑中被网围栏挂住,一位善良的藏族牧民将她带回家中治好伤后和羊群一同放牧。管理局工作人员得知这个消息,与这位牧民协商后,把她带回保护区专门饲养,并为她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玲玲"。玲玲是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
    2002年,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操持下,为玲玲招了个"上门女婿"欢欢。
    2003年8月6日,玲玲产下第一胎幼仔。由于饲养员陶师傅为玲玲充当了助产士,大家为这个新生命取名"陶陶"。"陶陶"的诞生标志着极度濒危的普氏原羚人工繁育取得了成功。
    2004年春节,保护区工作人员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严寒和风雪,在青海湖东为玲玲野外招亲,玲玲成功受孕。
    2004年5月,保护人员从野外救护了普氏原羚佳佳。
    2004年8月16日,玲玲顺利产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是人工繁育成功的第二胎普氏原羚。
    目前,在环湖地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保护普氏原羚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自觉行动。不猎杀,不驱赶,甚至还有牧民,主动把自家的草场让给了普氏原羚,在当地传为佳话。
    
    8月29日-9月2日,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的有关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以及普氏原羚研究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西宁市召开的拯救普氏原羚国际研讨会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制订了《拯救普氏原羚保护行动计划》草案,并发表了《拯救普氏原羚的青海湖宣言》。
    专家认为,普氏原羚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生态平衡乃至人文和美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人类有责任保护这一珍贵物种。保护普氏原羚,对促进对羚羊等高原有蹄类动物行为和生态的研究和了解,揭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演化规律,展示环境变迁对动物区系和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意义重大。可以为青藏高原保存一个特有物种,以保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为高原牧业生态系统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宣言》说,普氏原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必须采取有效的国际和多机构合作措施阻止这一下降趋势。普氏原羚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青海湖周边地区是目前人们所发现的普氏原羚的惟一栖息地,是保存普氏原羚这一珍稀物种的希望所在。呼吁立即启动普氏原羚拯救保护工程。扩大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以保证普氏原羚的采食生境和繁殖生境,保护普氏原羚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经过严格科学论证后,开展普氏原羚的人工繁育科学实验,为普氏原羚研究和野放提供种源;开展青海湖地区高原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继续开展有关普氏原羚的生物学、行为学研究;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普氏原羚的意识;利用国内、国际各方面保护普氏原羚的经验和影响力,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完善制定普氏原羚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行动计划并督促其实施。
    世界保护自然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专家组主席(David Mallon)大卫·马龙说:"计划和宣言集中了各国专家和学者的智慧,对保护普氏原羚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过要强调的是:制定计划并不能保护普氏原羚,只有切实的行动才能真正给普氏原羚带来福音。"
    
    尽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普氏原羚仍顽强地生活在青海湖畔。可以欣慰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地球上每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意义。认识到必须立即扭转物种濒临灭绝的趋势,否则,我们将面临又一次物种的大灭绝。
    期待普氏原羚早日摆脱濒危状态,在青海湖畔自由生活。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50年来青海湖每年缩减一个杭
    青海湖将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青海湖斑头雁出现异常死亡 死
    中国要投资7000多万元拯救和
    青海湖之忧--湖面25年萎缩近
    组图:冬日雪域“天鹅湖”
    [青海科考]裸鲤资源日趋少
    一篇报道引起省委省政府重视
    青海湖10年封湖禁渔有收获 丹
    各国科学家携手拯救目前世界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