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北京生物多样性调查三年累计记录物种6408种

    [内容预览]

    | 2023/5/24 11:05:00
    本报讯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之际,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园林绿化局及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北京市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1.1,同比增长0.4%,实现了连续多年稳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好成绩。 2022年,北京市集中建设区、生态保护红线、绿化隔离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均为良好。 北京市的“大尺度”森林景观已成规模,生境连通性增强,

    [阅读全文]

  • 热爱变守护,还自然鸟语花香

    [内容预览]

    | 2023/4/24 18:18:26
    本报记者肖琪 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昆虫和鸟类是最容易接触到的野生动物。尤其近几年,观鸟活动日益兴起,保护鸟类也因此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注。然而,在保护的同时,盗猎鸟类、破坏鸟类栖息地的行为也依然存在。 4月至5月初,全国各地相继进入“爱鸟周”,纷纷举办爱鸟护鸟主题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自然,观鸟护鸟。此外,一些环保机构和志愿者也在长期坚持开展鸟类监测、栖息地保护与反盗猎行动。每一份热爱终将

    [阅读全文]

  • 保护大熊猫 荥经有3个“圈层”

    [内容预览]

    | 2023/4/7 9:39:04
    本报记者王小玲 走进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大熊猫标识、大熊猫雕塑随处可见。龙苍沟镇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关键栖息地,也是连接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 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门户,龙苍沟镇按照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圈层发展”模式,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思路,积极探索路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第一圈层:

    [阅读全文]

  • 调整后的《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公布

    [内容预览]

    | 2023/4/4 16:23:43
    中新网广州4月3日电(程景伟 林荫)据广东省林业局3日消息,调整后的《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近日正式发布,长梗木莲、见血封喉等26科39种植物榜上有名。 据悉,《名录》涵盖26科39个物种,涉及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中华双扇蕨,裸子植物有长苞铁杉、长叶竹柏、宽叶粗榧等3种,被子植物有长梗木莲、见血封喉、细叶石仙桃、大田顶杜鹃等35

    [阅读全文]

  • 衡水湖越冬鸟类超6万只

    [内容预览]

    | 2023/4/4 16:14:17
    本报记者张铭贤 通讯员刘佳 范晔 春日的衡水湖渐渐热闹了起来,百余只小天鹅迁徙至此,或驻足停留、或嬉戏觅食,鸟鸣声、风声、水声交织在一起。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滨湖新区以近自然的方式推进衡水湖生态环境修复,设立季节性核心区,为野生动植物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滨湖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振杰介绍,目前,衡水湖鸟类种群数量稳定,2022年越冬的鸟类超6万只,创近年新高;鸟类种类不断增加,由建区时的28

    [阅读全文]

  • 成都探索野化放归生态环境恢复模式

    [内容预览]

    | 2023/3/16 12:04:17
    本报记者王小玲成都报道 “是让野生动物回归自然?还是将其保护起来?”近日,在一场区域协调绿色发展的司法保障学术交流会上,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瑶提出新思路。 在审理一起环境资源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提出对陆生野生动物进行野化放归的生态环境恢复模式,判令被告人按照涉案猕猴现状赔偿生态损失,承担存活野生动物的野化训练费用,为推动构建损害严惩、责任追究

    [阅读全文]

  • 云南亚洲象种群不断壮大

    [内容预览]

    | 2023/1/31 21:08:26
    本报记者蒋朝晖 “云南亚洲象群体之间的交流频繁,种群还在不断发展壮大。”日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杨华介绍了栖息在云南的亚洲象现状。 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前夕,15头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的故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为COP15的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这群亚洲象也成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张亮丽名片。一年多过去了,

    [阅读全文]

  • 大熊猫在四川好“巴适”

    [内容预览]

    | 2023/1/17 17:30:49
    本报记者王小玲 四川省是大熊猫的故乡。 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四川省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大熊猫栖息地202.7万公顷,分别占全国也是全球总量的74.4%和78.7%。 近年来,四川省加快大熊猫栖息地连通成片进度,着力实施完整保护,并以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为核心,让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把栖息地留给大熊猫 四川省拥有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截至2021年年底,这里有581只圈养

    [阅读全文]

  • 青海:极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栖息地监测已实现全覆盖

    [内容预览]

    | 2023/1/10 22:14:44
    中新社西宁1月10日电 (记者 李江宁)记者10日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普氏原羚栖息地监测面积达639.08平方公里,对该物种栖息地监测已实现全覆盖。 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少的物种,也是中国甚至世界有蹄动物中处于最濒危的物种。青海湖周边是普氏原羚在世界上仅存的栖息地。 普查显示,2007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在300余只左右,比大熊猫数量还少。在官

    [阅读全文]

  • 广东云开山保护区首次拍摄到小灵猫

    [内容预览]

    | 2023/1/10 14:30:36
    本报见习记者郑秀亮 通讯员陈富强报道 近日,记者从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云开山保护区)获悉,保护区工作人员和中山大学王英永教授研究团队在收取整理野外红外相机影像数据时,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的活动影像。 “这是保护区首次拍摄到小灵猫的珍贵影像记录。”云开山保护区负责人介绍说,小灵猫的发现,为这一物种种群和栖息地保护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

    [阅读全文]

  • 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回应了社会关切

    [内容预览]

    | 2023/1/4 10:42:12
    本报记者陈媛媛 《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于2022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未来野生动物保护将起到哪些积极意义?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于文轩。 法律因需修订,回应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切 记者: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哪些规定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思想精髓?这些规定将对生态文明

    [阅读全文]

  • 一座超大城市如何让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内容预览]

    | 2023/1/4 10:41:18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上海是一座在湿地上发展而来的超大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协调“城市与自然”“生存与生态”这两对关系。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上海作为中国代表团唯一的城市代表,举办了“上海日”主题活动,展示和传播上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探索和实践的成果,赢得世界各国代表的赞赏和

    [阅读全文]

  • 安徽发现蛙类新种

    [内容预览]

    | 2023/1/3 9:59:27
    本报合肥1月2日电(记者常河、丁一鸣)日前,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保卫教授课题组宣布,在大别山高海拔地区发现蛙类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大别山姬蛙。相关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动物杂志》。 作为一类小型蛙类,姬蛙属的物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此前国内共有9种姬蛙分布,分别为北仑姬蛙、缅甸姬蛙、粗皮姬蛙、梵净山姬蛙、饰纹姬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穆氏姬蛙、花姬蛙。其中,大别山地区分布有3种:饰纹姬蛙

    [阅读全文]

  • 珍爱野生动物 共建地球家园

    [内容预览]

    | 2022/12/28 10:05:04
    郑紫欣 正如威尔逊先生所说,“人类需要蚂蚁,但蚂蚁不需要人类。”蚂蚁所代表的就是野生动物。他的话充分体现了人类与野生动物真实、客观的关系,为人类对野生动物不正确的看法给出了警告。 实际上,野生动物对人类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首先,野生动物可以帮助人类抵挡病毒的侵袭。其次,野生动物训化后为人类提供了安全的食物。第三,野生动物维护着生态的平衡。 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人类才能够更加健康地生活。各种野生动物

    [阅读全文]

  • 海南主题边会发布《全球长臂猿联盟保护宣言》

    [内容预览]

    | 2022/12/20 10:46:40
    本报记者孙秀英报道 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海南省举办“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边会,并正式发布《全球长臂猿联盟保护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呼吁相关方以实际行动,凝聚共识保护长臂猿物种。 这是第一个由中国机构主导、联合国际权威组织发起并面向全球发布的物种保护宣言,旨在号召更多科研机构加入保护网络,开展长臂猿保护的国际科研合作与具体工作。《宣言》致力于推进全球长臂猿

    [阅读全文]

  • 中国多个自然保护地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内容预览]

    | 2022/12/14 9:25:5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神农架国家公园等11处中国自然保护地入选。 这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宣布的入选名单共包括18处自然保护地,其中中国11处,墨西哥3处,秘鲁2处,法国和赞比亚各1处。至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上的自然保护地达77处。 本次入选的中国自然保护地分别为广州海珠

    [阅读全文]

  • 我国科学家探索鸟类头骨演化奥秘

    [内容预览]

    | 2022/12/9 16:27:50
    本报北京12月8日电(记者齐芳)现生鸟类虽然没有“手”,但具有极其灵敏的喙,能够取代“手”完成大量精细的动作。研究认为,这是由于现生鸟类具有头骨可动性——其头部的部分骨骼能够发生相互独立的运动。但是鸟类的始祖恐龙并不具备这样奇特的构造,那么,演化是从何时开始的?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近日,自然指数期刊eLif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托马斯、周忠和及其合作者关于早期鸟类头骨演

    [阅读全文]

  • 十年禁渔,为中华鲟留出繁衍空间

    [内容预览]

    | 2022/11/14 9:43:11
    本报记者 肖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长江流域的珍稀旗舰物种,中华鲟生存及繁衍状况,不仅检验着这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保护成效,而且也检验着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的成效,以及长江生态系统是否得到休养生息。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焕章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意义非凡。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长江

    [阅读全文]

  • 鸟类多样性减少不只意味着物种灭绝

    [内容预览]

    | 2022/8/2 15:15:11
    气候变化正在导致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大规模物种灭绝。对鸟类而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仅意味着物种的消失。 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利用统计模型预测,现存鸟类的形态多样性降低速度大于物种灭绝速度。研究结果揭示了人们可能会失去哪些鸟类,以及哪些地区最容易受到同质化的影响。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鸟类专家Emma Hughes一直致力于研究鸟类的广泛形态特征,例如,不同喙形的全球分布

    [阅读全文]

  • 眼见为实!“植物大熊猫”华盖木花朵形态新发现

    [内容预览]

    | 2022/5/10 16:58:43
    近日,位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内的一株华盖木迎来开花期。目前,野生华盖木仅存52株,散生于云南省西畴、马关、屏边、河口和金平等地广袤的常绿阔叶林中,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界大熊猫”。 长期以来,华盖木的花朵形态被描述为: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片,排成3轮,外轮3片花被外面深红色,内面浅红色,内两轮6片,均为白色。通俗来讲,华盖木花朵初开时看到的3枚外轮花被片为红色,花朵全部展开时,中、内轮花

    [阅读全文]

2079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