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拿什么拯救你,中华鲟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拿什么拯救你,中华鲟
作者:陈远发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7

  中华鲟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因珍贵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是古棘鱼类的后裔,在地球上距今生活了1.4亿年,比大熊猫的生存年代还要久远。在这1亿多年里,地球上发生沧桑巨变,许许多多动物先后灭绝。因此,人们把中华鲟称为当代的古生物化石,是研究鱼类起源和进化的“活标本”。此外,中华鲟对于古生物学、地质学、仿生学等多种学科都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开中华鲟更多的未解之谜。
  8月底,设在英国剑桥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公布了该中心近期一份调查报告:中国长江鱼王中华鲟的资源量(达到产卵群体尾数),已不足3000尾,而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
  鱼王的风采
  长江三峡西陵峡出口处的宜昌县,有一座晓溪塔,葛洲坝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就坐落在这里。这里已建成室内室外中华鲟池、玻璃缸共7个。在室内一个100平方米的江水模拟池内,重约几百公斤的中华鲟无声无息地游来游去。它们体呈棱形,长着扫帚式的歪尾,嘴在头部下面,吻下有须,背部呈灰褐色,腹部灰白色。现代的鱼,皮上生着鱼鳞,中华鲟没有鱼鳞,皮肤厚实粗糙,脊背中央生长着五排菱形的骨板,肚皮两侧也各生有一行骨板,远远望去,就像身披黄色胄甲的水中武士。粗糙的皮肤和棘刺状的骨板,是中华鲟抵抗敌害保护自己的武器。
  中华鲟主要以幼小的鱼虾为生,食量一般为体重的5%,雌性中华鲟在怀卵期间不进食,主要靠消耗体内的脂肪维持生命。中华鲟生长速度较快,一只幼鲟到成鲟,一年大约生长12.5公斤到15公斤,繁殖率高达98%,但幼鲟的成活率则低到10%以下。中华鲟的寿命一般为50年,成年的中华鲟雌性都在400公斤左右,最大的可超过500公斤,算得上庞然大物了,所以人们称中华鲟为长江“鱼王”。
  由于中华鲟坚韧不拔的个性十分符合奥运精神,9月17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宣布,中华鲟将竞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同时,向社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作品被选中者,将给予20万元奖励。
  神奇的繁衍
  中华鲟属海河洄游鱼类,自由来往于咸淡水域。青岛海淀金黄色的沙滩、鼓浪屿周围的海礁、南海的珊瑚群、洞庭湖的浩荡烟波、黄河入海口的滔滔浊水、钱塘江的铺天大潮,甚至还有异国他乡的朝鲜半岛,都留下了中华鲟艰难跋涉的身影。但是真正使中华鲟迷恋的,还是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奔腾的激流,这里是它们繁殖后代的惟一场所。它们与其他鱼类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其他鱼类春季产卵,而中华鲟却在秋季产卵繁殖。
  中华鲟受精卵大小如豆,随水散布,粘在石砾滩上发育。铜鱼和黄颡鱼是鲟鱼卵的最大天敌,它们恣意吞食鲟鱼卵。在物竞天择的大自然中,中华鲟具备了超常的繁殖能力———单个雌性成体一次产卵量达30万至100万粒,约15至50公斤。与恐龙同龄的中华鲟就通过这种大量繁殖能力,使子孙后代繁衍至今。
  幸免于难的受精卵,大约需要四天才能在卵膜中脱出,成为状如蝌蚪的稚鲟。它们娇嫩的躯体从金沙江顺江而下,在滚滚江河中随波逐流,敌害和险滩往往使其生命的历程缩短,大量的幼鲟就在这漫漫的东游路上夭折。
  幸存的幼鲟,经过7~8个月的长途跋涉,当春江水暖时,才陆续到达长江入海口,此时,娇嫩的躯体变得强壮了,五排如铠甲般的骨板已可抵御外敌的攻击。河口区和长江的水体中丰富的食物,保证了它们顺利地度过从幼鲟到成鲟的10多年的成长历程。
  SOS,紧急呼救
  1981年长江葛洲坝合拢时,葛洲坝电站大坝工程指挥部接二连三地收到各地水产专家的紧急报告:大江建坝,切断鱼道,中华鲟等珍贵鱼类将被毁灭,请修筑鱼道!一封封信函,犹如特急SOS,飞向国家水产总局,飞向国务院。主管的领导当机立断,邀来各路专家听意见,结论是一致的:必须救鱼!
  水产专家认为,我国很多水利工程,没有考虑对水产资源的影响,建坝设闸不留鱼道,鱼儿无法回到老家生儿育女,使淡水鱼、蟹产量大幅度下降,光长江流域,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有2.3亿人民币。专家们担心在建设葛洲坝中这样的事再度发生。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工程指挥部决定采取既修鱼道又加强人工繁殖研究的方针。一场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战斗,在长江水产研究所和四川省水产研究所打响了。
  中华鲟的雌鱼要长到16岁才能婚嫁,雄鱼也得9岁才当“新郎”,而且雌鱼不像其他鱼每年都产卵,而是隔几年才产一次卵。美国科学家辛辛苦苦地研究了100多年,才让成熟鲟鱼在鱼池中产卵,要使鲟鱼在人工饲养下长大生殖,还是一个世界难题呢。为了保护中华鲟资源,科学家们先在大坝下撒网,捕捉成熟的中华鲟,进行人工催产。捕到的鱼有大有小,怎样才能确定它们的生殖年龄呢?一般的鱼类可以看鱼鳞上的圈圈确定年龄,可中华鲟没有鱼鳞怎么办?经过摸索和实验,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办法:就是把中华鲟胸鳍第一鳍切成薄片,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一圈圈的年轮。
  1983年春夏之交,在科技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一条3米多长的雌鲟在水池中上下翻滚,不一会儿泄殖腔张开,一串串珍珠般的鱼卵排了出来。他们立即撒下雄鲟鱼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一天、两天、三天……胚胎在卵粒中躁动,一条条淡黄色的小鲟鱼终于卵化出来了!他们把2万多尾3~9厘米长的鱼苗放到长江里,到1993年才长成为一条条肥壮的大鲟鱼。
  为建造葛洲坝鱼道,工程技术人员考察了我国已兴建的40多座鱼道。江苏斗龙港鱼道,是沿海新型的挡潮型鱼道,大鱼小鱼都可从上面通过,但不适合葛洲坝电站使用。经反复试验,他们设计出水电站枢纽型鱼道,在湖南洋塘电站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鱼汛的两个月中观察记录,四大家鱼和各种经济鱼类有40多万尾过坝,最多的一天,1万多条鱼浩浩荡荡通过坝顶,壮观极了。葛洲坝的建设者,以洋塘鱼道为蓝本,设计出有厂房集鱼系统的更加先进的电站鱼道,这种鱼道,不但能让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通过,大个子的中华鲟也能通行。
  人类威胁种种
  并不是所有的中华鲟都能按人们设计的通道游过葛洲坝,仍有相当数量的产卵群体迎头撞上发电的涡轮机,被打得粉碎。尤其令科学家们深感痛心的是,中华鲟的生存险境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其他种种威胁。
  首先是长江航运的发展,昼夜不息的机动船螺旋桨在长江上劈波斩浪,常常造成中华鲟非正常死亡。长江宜昌江段江面窄、航道浅,又是中华鲟长时间汇集的地方,所以该段成为中华鲟最危险的地带。2003年元月至6月已从江中捞起四条成年死鲟,身上都存在明显的螺旋桨造成的致命伤。据宜昌市渔政部门不完全统计,1986年至今已有180多条成年鲟鱼身受重伤而丧生。
  其次是非法捕鱼,滚钩、迷魂阵、电打鱼、毒鱼、炸鱼等屡禁不止,使一些中华鲟死于非命。中华鲟幼鲟每年4月底至7月中旬在上海崇明岛东北部一带滩涂水域索饵洄游,往往招致插网、丝网、深水网等星罗棋布的“陷井”的重创,少数幸运的被有良知的渔民放生投入江中,大多数则成了愚昧贪婪者的盘中餐。1996年10月28日晚,距洞庭湖500公里的湘江中游,常宁县柏坊镇与衡南县栗江镇交界河段,衡南县8位村民在湘江使用电机非法捕鱼。入冬以来,湘江逐渐进入枯水季节,水浅河面窄,硕大的一条中华很快被他们发现。他们当时误认为是“鱼精”,不敢轻举妄动,惟恐灾祸降临。但是,村民杨德武等3人胆大妄为,驾驶一条大功率电船,四处撒下电网进行围捕,数小时后,中华鲟被电击致死。经测量,这条中华鲟长3.2米、重210公斤,是湖南省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一条。2001年5月14日,葛洲坝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一个助理工程师,竟将该所繁育的一条重2公斤多的幼鲟送给一家餐馆做火锅。宜昌市有关执法部门得到举报后到研究所附近的“春桃餐馆”暗访,这条“国宝”方逃厄运。
  第三,长江的水污染对中华鲟构成了严重威胁。长江中下游的支流湖泊大多修了坝闸,水文地理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既破坏了中化鲟长期适应的生态环境,又使作为中华鲟食物的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大量减少。此外,造成中华鲟锐减的另一杀手就是船舶污染。现在从事长江干线运输的船只已达10万余艘,年用油量50万吨左右,每年有近百万吨油污水直接排入长江,含油量近万吨。
  在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中,专家们认为中华鲟的保护难度相当大。金丝猴、大熊猫等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大山区,圈定保护范围后把关守口,可以有效地控制人为捕杀。而中华鲟生活在滔滔长江1000多公里江水里,既无法阻止大量机动船对它的伤害,也很难控制沿江渔民的乱捕滥杀行为。
  全民保护任重道远
  为了保护中华鲟资源,国家有关部门在荆州和宜昌先后成立了长江水产研究所及葛洲坝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并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工作。人工授精繁殖幼鲟取得成功,增殖放流成效显著。2000年12月21日,由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荆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筹办的中华鲟世纪放流活动,在沙市渡口进行,5万尾两月龄中华鲟苗和100尾14月龄中华鲟被放流长江。这次放流的中华鲟全部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提供。鲟苗平均体重9.3克,其中有两万尾采用美国西北海洋技术公司提供的微型数码标志,14月龄平均体重3340克,均携带银质标志牌。此次活动是’99中华鲟世纪放流工程的延续。农业部渔业局计划近期还将在宜昌江段及广东西江分别放流10厘米中华鲟苗5~6万尾。
  鉴于中华鲟在螺旋桨下呻吟,专家们建议,应从长江葛洲坝下面至枝江市的白洋江段,划定全长30公里的国家级中华鲟保护区。保护区内划定航道,让前来产卵繁殖的中华鲟,有一个不受直接干扰的水中栖息空间,避免船舶的无序航行给中华鲟带来伤害,同时在保护区内限定航速。专家们还建议成立“长江中华鲟救护中心”,对受伤的中华鲟及时进行疗伤救治,再经过人工蓄养后放入长江。
  近日,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批准实施湖北省宜昌市中华鲟保护区建设项目,保护区自葛洲坝下至芦家河浅滩,全长约80公里,其中坝下至古老背30公里江段为核心保护区。该保护区项目总投资为1093万元,整个工程工期约两年半,建设内容包括:土建项目、给排水及升温工程、仪器设备和水、电及道路建设、救护设备等。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水中熊猫”中华鲟摆脱灭绝
    大熊猫放归记
    新京报:白鱀豚淇淇三年祭
    刚果(金)建立濒危动物倭黑猩
    防扬子鳄近亲繁殖新举 修“家
    四川自然保护区达115个 九成
    专家撰文称四分之一灵长类动
    俄罗斯海军保护远东豹 目前仅
    美国控制狼群数量见成效 灰狼
    3年春季禁渔后国家一级保护动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