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 ![]() ![]() |
|
||||||||
拯救“中国龙”:美国出生的12条扬子鳄喜归故里 | ||||||||
作者:周凯 资讯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9 | ||||||||
扬子鳄与熊猫一样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但野生扬子鳄仅剩下130条。5月18日,美国出生的12条扬子鳄喜归故里,将担当起恢复我国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重任—— 拯救“中国龙” 本报记者 周凯 12条扬子鳄喜归故里 “终于到了。”王震伟长舒了一口气,5月18日22时38分,12条出生在美国的扬子鳄经过5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他们临时的新家——浙江省长兴县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的王震伟原来学的是园林,2001年开始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一干就是5年,现在是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饲养科科长,“专门负责扬子鳄的吃喝拉撒”。 美国时间5月16日凌晨3:30,12条扬子鳄从美国纽约起飞,乘坐大韩航空公司KE0258班机,经韩国首尔转机(KE8315),于北京时间5月18日零点15分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5月18日下午,记者在浦东国际机场报关中心接到了这班飞机,却无缘见到扬子鳄的真面目。原以为这班飞机会呆在一个大铁笼里,没想到12条扬子鳄竟然安静地待在12个长木箱里,从外表看根本无法知道里边就是有“中国龙”之称的扬子鳄,只有箱子上的标签“Chinesealligator”,才标明了它们的尊贵身份。 十几个装运工好奇地在一旁看着装运过程,王震伟在一个装运工的帮助下一个一个往一辆邮政货运车上装,一个胆大的装运工还试图透过木箱上的小孔看到扬子鳄,但通过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通风孔根本什么也看不到,“连味道也闻不出”。 王震伟告诉记者,这些木箱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必须经过熏蒸,而且要有规则的通风孔,在飞机的货舱里也必须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过扬子鳄的抗逆性很强,从美国装运时根本不需要打麻醉药,它们在运输过程中基本是清醒的,而且3天不进食不进水也没什么问题。” 经过大半天繁琐的报关程序,装载着12条扬子鳄的货车于下午3时多从浦东国际机场出发,驶向浙江长兴。鳄鱼和雨果然有缘,受到台风“珍珠”的影响,从上海至长兴的路途上急风暴雨,不过扬子鳄却非常安静,并没有像在野生环境下那样发声。王震伟向记者解释,这是因为整个运输过程受人为影响很大,扬子鳄在这种环境下不会发出声音。 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二大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最大的扬子鳄自然繁殖基地。它已经为12条扬子鳄准备了两亩大的检疫隔离区,周围全部用铁丝网围住,并经过国家检验检疫局认证。它们将在这里进行3个月的检疫,秋季将在这个保护区挖洞,进入冬眠,到明年当它们苏醒过来,春暖花开的季节,将分别释放到浙江长兴和上海崇明东滩,在野外重建它们的家园。 中国不是有很多扬子鳄吗 “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从美国运几条扬子鳄过来?中国不是有很多扬子鳄吗?”这是国际鳄类专家组副主席JohnThorbjarnarson博士在上海、浙江几所大学演讲时被问到的问题。 “重新引入是恢复扬子鳄野外种群的重要手段。”JohnThorbjarnarson非常愿意解答这个问题,他是一位高级动物保护学家,同时也是生态学及爬行动物保护方面的专家。作为一名协调员,在过去的20年间,他工作的项目涉及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几乎所有种类的鳄鱼。从1997年开始,他与华东师范大学王小明教授合作,研究保护世界上最濒危的鳄鱼——扬子鳄在中国最后的一个野生种群。 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联合在安徽宣州红星保护点投放了3条扬子鳄,目前已经孵化产卵。 扬子鳄是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东部的特有物种,目前却是全球23种鳄类中最为濒危的种类。通过我国近20年的努力,扬子鳄人工繁育取得了极大成功,人工繁殖数量已超过1万条,但是野外目前仅有130条,分布在安徽南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 JohnThorbjarnarson介绍,这次从美国运来的12条成年扬子鳄,6条雌性来自WCS的布朗斯动物园,3条雄性来自圣奥古斯丁鳄鱼动物园,3条雄性来自迪斯尼乐园,它们的祖先是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送给前苏联及东欧各国又辗转到美国的。“中国是龙的故乡,扬子鳄正是龙的原型,保护这个中国特有的物种,不仅将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化背景。” 中国仅有130条野生扬子鳄 扬子鳄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19世纪还出没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和江苏境内。但据1983年普查,野生扬子鳄数量仅有500条。1997年~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和WCS调查了所有估计有扬子鳄的点,发现仅有130条野生扬子鳄,分布在安徽省南部,而且仍然在以每年4%~6%的速度减少。其中拥有最大数量的点上只有11条扬子鳄,包括1条成年雌性、1条成年雄性和9条幼鳄。“这是最大的一个野生扬子鳄隔离种群,但是这样的被分割的点,都很难长期保护和维持野生的扬子鳄。”曾经多次来中国考察扬子鳄情况的JohnThorbjarnarson说。扬子鳄喜在丘陵溪壑和湖河的浅滩上挖洞筑穴,在陆地上动作笨拙迟缓,一旦到水里,却如鱼得水。而这种水陆两栖的特点,导致了扬子鳄的悲惨命运。扬子鳄筑穴的浅滩多被开垦为农田,丘陵的植被被大量破坏,蓄水能力大大降低,干旱和水涝频繁发生,使扬子鳄不得不离开其洞穴,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这种迁移过程又引发了自然死亡和人为捕杀,洞穴被人为破坏,蛋被捣坏或被掏走。杀虫剂、灭鼠药、除草剂、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及为消灭血吸虫而不合理地使用药物也大大减少了扬子鳄的主要食物并严重威胁扬子鳄的生存。水利设施的修建也是重要威胁因素。 JohnThorbjarnarson告诉记者,对扬子鳄来说,主要有两种威胁,一是栖息地的丧失,二是过度捕猎,而近20年来,各国对鳄鱼贸易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而栖息地的丧失却越来越严重,对扬子鳄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很多地方认为捕杀是犯罪,但破坏栖息地却没关系。”JohnThorbjarnarson遗憾地说。据悉,我国已经人工孵出了上万条扬子鳄,对于拯救野外残存的扬子鳄种群却无济于事。大量的人工繁育种群不仅使该物种逐渐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而且随着扬子鳄单一种群的世代延续,遗传多样性的逐渐丧失,必定会影响到扬子鳄的繁衍和生存。 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扬子鳄的适宜栖息地已经越来越少,状况极为恶劣。JohnThorbjarnarson表示,其根本原因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无关系,但是扬子鳄的生存并不一定和经济发展的原则完全相悖,根据扬子鳄生存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地区规划,让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好地与扬子鳄的需要相协调,必将能够实现扬子鳄和人类生存的和谐。 据介绍,崇明岛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扬子鳄教育基地,释放到崇明岛的扬子鳄将包括来自美国和浙江长兴的,全部都将带上跟踪项圈,WCS和华东师范大学将开展至少一年的监测研究工作。监测研究的结果将为扬子鳄野外生态学、行为学、扬子鳄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等提供重要数据,并为我国其他地区更大范围的扬子鳄重新引入和保护提供经验和信息。 本报浙江长兴5月18日电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防扬子鳄近亲繁殖新举 修“家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