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5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

  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August Pfluger)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

  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穿梭于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目睹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约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就剩下17头左右了。

  科学家们说,如果白鳍豚果真已经灭绝的话,那么它将成为过去300年来消失的为数不多的几种大型水生哺乳动物之一。上世纪50年代,加勒比僧海豹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而灭绝。其他几种水生哺乳动物也曾一度濒临灭绝,却幸而最终又从死亡边缘爬了回来。从大多数推算结果来看,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

  “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Bob Pitman)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纳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

  “没人关心这种动物──我们也许是疯子,”42岁的弗鲁格一边说一边在他那艘锈迹斑斑的船上展开了一面印有他的白鳍豚基金会baiji.org字样的旗帜。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还有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一直高达10%左右。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副作用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中国三分之一的土地遭受酸雨的侵袭,三亿多人口喝不上洁净的饮用水,还有超过一半的水域被严重污染。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中国有47种濒危动物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扬子鳄和中华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今年10月宣布将长江和珠江入海口列入“死亡区”,因为那里的水无法为鱼类生存提供充足的氧气。

  “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长江的过去并非如此。几千年前,长江堪称东方的亚马逊,诸如扬子鳄、大象、鲟鱼及大蜥蜴等野生动物十分丰富。科学家们认为,白鳍豚最早约在两千万年前进入长江,属于最古老的海豚类动物。白鳍豚的进化环境与其他海豚或鲸类哺乳动物完全不同。在浑浊的江水中,白鳍豚的视觉功能逐步退化,视力几乎为零。

  白鳍豚依靠自身高度发达的声纳系统来寻找食物和躲避障碍物,就像蝙蝠通过声波反射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一样。而其他海豚类哺乳动物在利用声纳系统的同时,也同时依赖视力来辨别方向。

  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晋朝学者郭璞对中国最古老的辞典《尔雅》作注时详细描述了白鳍豚。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间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因此渔人都将它称作“长江女神”,还说它能预测坏天气。

  西方人直到1918年才知道白鳍豚的存在,当时一个传教士的儿子射杀了一头白鳍豚。 这个名叫查尔斯•荷伊(Charles Hoy)的17岁少年和他父亲把白鳍豚的头骨送到了史密森研究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科学家们认定这是一个新的物种。

  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Giorgio Pilleri)于上世纪70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进行深入的研究,直到此时,人们才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挣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鱼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混乱年代里,一些饥不择食的渔民甚至捕杀口味并不好的白鳍豚为食。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封闭之后,中国逐步向外界敞开了大门,而此时,白鳍豚也已陷入了困境。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

  王丁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了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

  王丁和他的同事把这头名为“淇淇”的白鳍豚放养在一个鱼塘里,帮它敷用一种传统中药药膏,逐渐使它恢复了健康。王丁和同事们继续照料淇淇,直到它于2002年7月寿终而死。“失去它就像失去了家里的亲人一样,”王丁说。

  弗鲁格见到王丁后被他对事业的热忱所深深感染。白鳍豚的处境岌岌可危,弗鲁格认为人们为拯救这种濒绝动物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中国科学家希望把白鳍豚从受到污染的长江转移到相对独立的保护区内,就像对待大熊猫那样;而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转移栖息地会使白鳍豚受到致命伤害。

  曾有一头白鳍豚和几头体型较小的江豚一起被转移到了相对封闭的保护区,结果江豚活了下来,而白鳍豚却死了。

  时光流逝。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经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船上的大多数科学家担心他们一头也看不见。

  多年来,皮特曼一直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里搜寻珍稀的海豚和鲸类物种。他说,这次行程将是最艰难的一次。“预想中的几近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湿地保护已列入立法计划
    北京开展“节水周”宣传活动
    江苏酝酿建设"阳光三峡" 太阳
    环保总局公布我国十大空气污
    我国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
    民勤发生毁林事件 450亩防护
    上海公交大评选 车辆将更加环
    英大量珍稀猴子被盗 疑野生动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