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为建设新南京提供更好的水环境保障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为建设新南京提供更好的水环境保障
作者:吕宁丰    资讯来源: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8
  给水安全装一个“阀门”,确保江河安澜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南京市民的印象中,一提起水利,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防汛抗旱,这样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是典型的“洪水走廊”,汇集了上游180多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每到汛期,大量的洪水过境给南京城市的防汛安全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建国以来,1954年、1983年、1991年和1998年长江等流域相继发生大洪大涝,洪涝灾害始终是威胁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大患。而干旱缺水则是制约占南京市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丘陵山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重要“瓶颈”,1959年、1978年、1994年南京市出现的特大旱灾,丘陵山区严重缺水,不仅发生农业生产严重缺水,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较长时间的人畜饮水困难。实现江河安澜和水资源的有效供给保障,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夙愿,也是水利人义不容辞的重任和不竭奋斗的目标。降服桀骜不驯的洪魔,必须构筑坚固的防洪屏障;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加强调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必不可少。据了解,“九五”、“十五”期间,南京市水利工程投资就高达40多亿元,新建长达2100公里的江河湖堤防,使南京市的防洪保安能力大大提高。以长江南京段为例,通过实施堤防达标工程,使防洪标准由过去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此外,还在秦淮河、水阳江、滁河以及石臼湖、固城湖等重要水系进行堤防改造工程,水利基础设施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和标准不断提高,南京人已不再谈(洪)水色变。围绕提高广大丘陵山区水资源保障能力,全市先后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水源调度、控制和蓄水工程,建设了一大批扎根江河的抗旱翻水线和水库塘坝等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科学治水,仅有牢固的防洪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给洪水以出路,洪水才不会祸害人。随着南京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项涉水建设活动大量增加,为防范无序和掠夺式的乱占、乱用、乱开发江河资源,维护江河健康,为促进各类水事活动及管理有法可依,近年来,市人大和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南京市防洪堤保护管理条例》、《南京市防洪办法》等多部法规规章。就加强依法管水,认真履行科学规划,加强占用许可和防洪安全审核把关。针对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各类违章行为,市水利局不断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在确保执法行为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依据法定职责不断加大清除河道行洪障碍和其它乱建、乱占、乱倒等违法水事活动行政执法力度,既为确保江河安全让出空间,又为促进江河湖资源合理、有序、规范和高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给水资源加一把“标尺”,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创建

  “一顿饭不吃好说,一口水不喝难熬”形象地比喻了水在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据市水利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南京市2005年总取水量约60亿吨,换算到每天,则分别是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850万吨、农业取用水500万吨、生活取用水190万吨、用于生态取用水80多万吨。其中,仅老百姓的生活用水,三天就可以用光一个玄武湖的蓄水量。数据是枯燥的,但解读这组庞大的取用水数据后不难发现,南京的水缺不得,也脏不得。对南京市水资源的状况,市民们更多的是认为南京靠近长江,不会没有水用,但现实情况却不仅如此。随着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废水污水的大量排放,一些河道水黑了,水脏了,水臭了,不同程度出现了水污染和水环境问题。据市水利局一位专家介绍,全市37个重点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水质达标率已由2003年的45%下降到现在的30%,水质型缺水问题的逐步显现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使南京经济建设和城乡群众用上清洁、卫生、优质的水,已成为水利的重要工作。实现这个目标,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转变水资源重开发利用、轻节约保护的倾向,通过依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改变粗放型、无节制用水的状况,减少污水和废水排放,改善水体水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据了解,国家水利部已把南京列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以此为契机,作为全市统一管水的行政主管部门,市水利局认真实施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用水计划管理,大力宣传和推广节水新技术新方法,严格控制排污口设置行政许可,通过落实节水减污措施,有效保护水资源,促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创建,努力推进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由粗放型走向节约型。令人欣慰的是,不久前,《南京市水资源保护条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条例将为我市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水资源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给水环境贴上生态“标签”,为城乡的全面发展服务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水是南京城市发展的依托,南京依水而建,因水而发展,密布的水网不仅给古城增添了灵气,更是山水园林城市的一大特色,也支持了南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安全的水、优质的水,支撑了南京经济发展,更加衬托出古城的美丽。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南京出现了部分河道淤积严重、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自净能力与引排水功能退化的现象,影响了城乡整体环境。为有效保护水生态系统,维护水体自净能力,南京水利人努力创新治水方法,例如,加快实施农村河塘清淤,清洁水源,改善城乡环境。在长江河道二期整治工程中,就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通过铰链沉排、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护岸和生态护坡等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把南京市长江防洪工程建设与水资源、水环境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实现人水和谐、环境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具体的治水工作中。着力打造城市优美的水环境,是南京水利人积极探索的一道新课题。突破传统的治水理念,创新水利工作思路,在新建的水利工程中,更多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能,使水利工程不单单具有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基本功能,而是融入了更多的新内涵,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中通过增加亲水景观、营造绿化带等举措,与城市的原有景观有机融为一体,有效改善河道景观与水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外秦淮河是流经南京主城区最大最长的河道,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是南京人企盼已久的夙愿。河口闸作为一项全新的水利工程和迎“十运会”的重点项目,市水利部门在施工难度大且工期特别紧的情况下,在国内首次采用造型美观的“双孔护镜门”建设方案,工程采用的新技术创13项科技成果,其中5项获国家专利。2005年9月底河口闸运行以来,不仅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了外秦淮河水位,还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更加凸显出“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的秦淮水生态特色。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人类的涉水活动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三水”统筹的治水方略正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境界来审视南京未来水利工作的发展,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水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南京将建设人文绿都 城市发展
    全国城市水形势恶化 城镇水环
    南京将添6大生态观光园
    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在南京
    "生态床"引来"生态岛" 专家给
    环保总局报告认为:三峡库区
    中华环保世纪行系列报道之二
    南京要建600公里“动物通道”
    南京外秦淮河耗资30亿治污后
    上海市五措并举推进和谐水环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