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全域幸福河湖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内容预览]

    | 2024/12/24 11:48:23
  • 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需一体考虑五个结构

    [内容预览]

    | 2024/8/22 10:32:59
    本报记者 王玮 2025年,国家将对长江流域17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式开展水生态考核。 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后,如何加快补齐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这一短板?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生命科学部院士、国际应用藻类学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永定给出了建议。 水环境好了水生态就好? 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明确,2022—20

    [阅读全文]

  • 为长江母亲河筑牢安全屏障

    [内容预览]

    | 2024/8/19 17:13:19
    本报记者 余桃晶 通讯员 吉海英 毛飞 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省入河排污口达12480个,约占长江沿线11省市总数的1/5。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将其纳入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予以强力推进。截至2024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整治排污口11937个,完成率达95.6%。 95.6%排污口完成整治 盛夏傍晚,湖北省潜江

    [阅读全文]

  • 全国首个包装饮用水产品碳标签在杭州发布

    [内容预览]

    | 2024/6/25 16:00:18
    本报通讯员胡静漪 陈爱民 见习记者王雯杭州报道 浙江省杭州水务集团旗下杭州市千岛湖原水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发布了全国首个包装饮用水产品碳标签——“杭水”碳标签。以500毫升瓶装水为例,其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0.18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一种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相比传统生产模式,每瓶减排约0.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瓶装水的消耗量逐年扩大,每年瓶装水消费所消耗的能源、产生的垃圾也逐年增加。

    [阅读全文]

  • 长江流域总磷排放现状如何?

    [内容预览]

    | 2024/5/23 9:56:14
    本报记者 周亚楠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日全面启动,对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省(市)分别开展为期约一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记者注意到,此次督察重点关注的问题包含“三磷”污染治理情况。督察为何关注“三磷”问题,长江流域省份总磷排放现状如何,重点整治方向在哪? 农业面源污染仍是长江总磷污染主要来源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曾公开指出,

    [阅读全文]

  • 白洋淀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Ⅲ类

    [内容预览]

    | 2024/5/11 15:09:44
    本报记者孙浩报道 记者近日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白洋淀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Ⅲ类,白洋淀流域形成最大有水河长1393公里。 据介绍,河北强化系统治理,去年,完成白洋淀流域746家涉水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复核、53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百淀连通、淀区第四期生态清淤、藻苲淀退耕还淀生态湿地恢复二期主体工程。 同时,强化科学补水,统筹各类水源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实施生态补水,淀区水

    [阅读全文]

  • 开发利用水资源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内容预览]

    | 2024/3/27 9:01:58
    张浩 秦丽 3月22日—29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人多地少水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更加细致、审慎、科学、集约地利用水资源。 更加细致地调查水资源。传统意义的水资源指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能够满足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发展需求的地表水或地下水。随着相关

    [阅读全文]

  • “确保长江水质有据可查是我们的使命”

    [内容预览]

    | 2024/3/21 11:38:34
    本报记者 余常海 通讯员 刘航 重庆市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扎根一线,投身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有18年了。18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巫山县域内长江段及其6条支流,水陆行程超过8万公里。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前哨,功夫要下到日常。”魏嵬总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给巫山段长江水域及支流河水‘体检’,这样的工作我爱干。” 坚守:守护长江重庆段最后一道闸 冬春之交,江面寒风未歇,江水碧波荡

    [阅读全文]

  • 太湖连续15年安全度夏

    [内容预览]

    | 2023/11/21 10:31:52
    本报通讯员 周垚 记者 李莉 江苏苏州,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肩负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任。翻开苏州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单”可以看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1.4%、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长江干流及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全部达Ⅲ类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70%、太湖连续15年安全度夏,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折射出绿色发展的强劲势头。当下,苏州正踔厉奋发,以生态之美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为

    [阅读全文]

  • 2022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公布

    [内容预览]

    | 2023/8/14 11:05:40
    本报记者程梓桐北京报道 记者近日从水利部获悉,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规定,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了考核。 考核结果显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度考核等级均为良好以上,

    [阅读全文]

  • 地下水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出台

    [内容预览]

    | 2023/7/15 16:21:03
    本报记者谢佳沥北京报道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地下水保护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加强地下水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办法》明确,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地下水节约保护、开发利用管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活动的水行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水利部负责全国地下水统一监督管

    [阅读全文]

  • 强化流域协同治理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内容预览]

    | 2023/6/7 16:45:00
    近期,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和东南诸河、西北诸河、西南诸河三大片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要求,谋划了新时代治水的“打法”思路,也为新时期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本依据。 《规划》明确的“七大流域三大片区”充分显示了以系统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新时代新形势新阶段下,深入贯

    [阅读全文]

  • 控制入海河流总氮排放需从何处着力?

    [内容预览]

    | 2023/4/24 18:07:29
    本报记者邹祖铭 近年来,入海河流总氮通量已成为近岸海域水质改善的关键,备受关注。 今年年初,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了渤海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持续反弹的问题。3月,生态环境部领导先后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现场调研入海河流总氮管控与治理情况,并指出部分入海河流总氮问题较为突出。经过分析,畜禽养殖、农业种植和城乡生活等面源污染是部分入海流域总氮的主要来源。 如何管好这些总

    [阅读全文]

  • 管好排污口 持续改善入海河流水质

    [内容预览]

    | 2023/4/6 11:52:32
    任效良 “全区水环境综合指数1.70,改善6.67%,综合排名全市第二。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标,12条入海河流累计水质达到Ⅴ类及以上,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71.7%,整体水质稳中趋好。”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海英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时说。 2022年,滨海新区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

    [阅读全文]

  • 去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保持为优

    [内容预览]

    | 2023/3/3 18:06:56
    本报记者余常海 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是首部全国性流域立法,这部法律处处蕴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长江披上了坚实的法治“护甲”。 两年来,重庆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自觉运用法治力量守护长江母亲河。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和执法监督,积极推动将法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保持为优,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高于国考目标1.

    [阅读全文]

  • 陕西黄河、长江流域水质刷新纪录

    [内容预览]

    | 2023/2/15 17:07:06
    本报讯 2022年,陕西省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两项水质考核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2022年1月—12月,陕西省1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有107个,占9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优于“十四五”考核目标4.5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优于“十四五”考核目标1.8个百分点。 黄河流域总体水环境质量首次达优,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阅读全文]

  • 淮河流域保护重在水生态修复

    [内容预览]

    | 2023/1/31 21:06:43
    王美荣 刘飞翔 建设美丽淮河,水生态良好是题中应有之义。进入新时期,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心将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提升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越发显得重要和紧迫。 当前,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恶化趋势虽已得到有效遏制,但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受损,河湖岸线及河道内滩地生态空间被挤占,南四湖周边部分污水处理厂配套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洪泽

    [阅读全文]

  • 四川水环境创20年来最好水平

    [内容预览]

    | 2023/1/31 21:05:45
    本报记者王小玲 茫茫九派流中国,长江黄河流四川。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涵养地。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四川省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Ⅱ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75.4%,基本建立以Ⅱ类水为主体的水环境格局。 下一步,四川将继续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提升水环境质量,以水系连通为重点科学配置水资源,以水生态修复为突破提升河湖健康

    [阅读全文]

  • 到二〇二五年,北京五大流域干流要成为“流动的河”

    [内容预览]

    | 2023/1/17 17:31:41
    夏莉 为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工作,健全完善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治水格局,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河(湖)长制治水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水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水环境问题基本根治,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

    [阅读全文]

  •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发布

    [内容预览]

    | 2023/1/5 7:56:21
    本报记者张黎北京报道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海河水利委员会日前正式发布《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1年)》(以下简称《公报》)。 这是海河水利委员会首次公开发布全流域水土保持公报,内容包括2011年—2021年海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监督、水土流失治理等相关数据。 《公报》显示,2021年,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65675.90平方公里,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20.49%,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60

    [阅读全文]

91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