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控制入海河流总氮排放需从何处着力?

    [内容预览]

    | 2023/4/24 18:07:29
    本报记者邹祖铭 近年来,入海河流总氮通量已成为近岸海域水质改善的关键,备受关注。 今年年初,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了渤海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持续反弹的问题。3月,生态环境部领导先后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现场调研入海河流总氮管控与治理情况,并指出部分入海河流总氮问题较为突出。经过分析,畜禽养殖、农业种植和城乡生活等面源污染是部分入海流域总氮的主要来源。 如何管好这些总

    [阅读全文]

  • 管好排污口 持续改善入海河流水质

    [内容预览]

    | 2023/4/6 11:52:32
    任效良 “全区水环境综合指数1.70,改善6.67%,综合排名全市第二。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标,12条入海河流累计水质达到Ⅴ类及以上,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71.7%,整体水质稳中趋好。”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海英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时说。 2022年,滨海新区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

    [阅读全文]

  • 去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保持为优

    [内容预览]

    | 2023/3/3 18:06:56
    本报记者余常海 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是首部全国性流域立法,这部法律处处蕴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长江披上了坚实的法治“护甲”。 两年来,重庆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自觉运用法治力量守护长江母亲河。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和执法监督,积极推动将法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保持为优,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高于国考目标1.

    [阅读全文]

  • 陕西黄河、长江流域水质刷新纪录

    [内容预览]

    | 2023/2/15 17:07:06
    本报讯 2022年,陕西省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两项水质考核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2022年1月—12月,陕西省1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有107个,占9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优于“十四五”考核目标4.5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优于“十四五”考核目标1.8个百分点。 黄河流域总体水环境质量首次达优,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阅读全文]

  • 淮河流域保护重在水生态修复

    [内容预览]

    | 2023/1/31 21:06:43
    王美荣 刘飞翔 建设美丽淮河,水生态良好是题中应有之义。进入新时期,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心将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提升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越发显得重要和紧迫。 当前,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恶化趋势虽已得到有效遏制,但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受损,河湖岸线及河道内滩地生态空间被挤占,南四湖周边部分污水处理厂配套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洪泽

    [阅读全文]

  • 四川水环境创20年来最好水平

    [内容预览]

    | 2023/1/31 21:05:45
    本报记者王小玲 茫茫九派流中国,长江黄河流四川。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涵养地。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四川省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Ⅱ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75.4%,基本建立以Ⅱ类水为主体的水环境格局。 下一步,四川将继续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提升水环境质量,以水系连通为重点科学配置水资源,以水生态修复为突破提升河湖健康

    [阅读全文]

  • 到二〇二五年,北京五大流域干流要成为“流动的河”

    [内容预览]

    | 2023/1/17 17:31:41
    夏莉 为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工作,健全完善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治水格局,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河(湖)长制治水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水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水环境问题基本根治,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

    [阅读全文]

  •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发布

    [内容预览]

    | 2023/1/5 7:56:21
    本报记者张黎北京报道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海河水利委员会日前正式发布《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1年)》(以下简称《公报》)。 这是海河水利委员会首次公开发布全流域水土保持公报,内容包括2011年—2021年海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监督、水土流失治理等相关数据。 《公报》显示,2021年,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65675.90平方公里,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20.49%,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60

    [阅读全文]

  •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

    [内容预览]

    | 2023/1/3 9:34:58
    2022 年 11 月 29 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首份《全球水资源状况》(State of Global Water Resources report)报告,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可用淡水资源进行盘点。旨在评估气候、环境和社会变化对地球水资源的影响,以便在需求增长和供应有限的时代支持全球淡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该报告概述了河流流量以及主要的洪水和干旱。它提供了对淡水储存变化热点的见解,并

    [阅读全文]

  • 从“一湖之治”到“全域联治” 云南九湖水质稳中向好

    [内容预览]

    | 2022/12/28 9:59:05
    本报记者蒋朝晖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云南省“湖泊革命”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坚持把九大高原湖泊(以下简称九湖)保护治理作为压倒性任务,以改善九湖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深入实施“湖泊革命”攻坚战,从源头抓起,实施治本之策,推动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的重大转变,努力实现九湖和水系保护治理长治长效,有力助推云南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

    [阅读全文]

  • 全面依法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内容预览]

    | 2022/12/7 19:40:19
    李淑贞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为全面依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对于推动黄河流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生态优先,实行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但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

    [阅读全文]

  • 整治入河排污口,湘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内容预览]

    | 2022/11/14 9:48:30
    本报记者王珊 秋天,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两岸层林尽染,江水碧透。 65岁的环保志愿者张运和一早便来到江畔。4年来,他每天都会沿着岸边巡河:“以前湘江排污口不少,有些地方气味很难闻。经过综合整治,湘江旧貌换新颜,两岸风景如画。”张运和感慨道。 一组数据印证了张运和的感受:2012年,湘江干流长沙段水质优良率为91.7%,2015年起,湘江干流长沙段年均水质达到Ⅱ类。2021年,

    [阅读全文]

  • 青海湖:水面大了起来,鱼鸟多了起来

    [内容预览]

    | 2022/10/5 15:38:27
    本报记者王珊 初秋的青海湖,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望无际,宛如镶嵌在高原上的一颗蓝宝石。斑头雁在水面畅游,成群的青海湖裸鲤在水中嬉戏。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从青海湖裸鲤资源濒临枯竭到稳定恢复;从普氏原羚濒临灭绝到种群不断扩大;从湖面面积持续缩小到水位十多年连涨,青海湖生态蝶变的背后,是青海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加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与扎实行

    [阅读全文]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再进一步

    [内容预览]

    | 2022/8/25 17:29:00
    丁波 蔡新华 在日前召开的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加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工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由示范区执委会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签订。 根据《备忘录》,各单位将共同建立太浦河沿线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协同做好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共同推进落实多项联防联控

    [阅读全文]

  •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内容预览]

    | 2022/8/2 10:41:21
    白辉 徐敏 陈岩 王东 黄河流域以全国2%的水资源支撑了15%的耕地,养活了全国12.4%的人口,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年6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水、大气、土壤、生态要素,深入打好黄河流域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

    [阅读全文]

  • 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印发

    [内容预览]

    | 2022/7/4 9:29:53
    本报记者文雯北京报道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紧密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以破解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为着力点,谋划推进太湖保护治理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对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全面部署。 《方案》提出,到2025年,太

    [阅读全文]

  • 我国污水处理领域首个低碳团体标准发布

    [内容预览]

    | 2022/6/14 20:43:38
    本报记者刘良伟北京报道 据悉,我国污水处理领域首个低碳团体标准——《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T/CAEPI49-2022) 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城镇污水处理分会组织制定,于今年6月6日发布,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什么要制定这一标准?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测算,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主要来自高耗能设备的运行和药剂的大量使用。引导污水处理厂采

    [阅读全文]

  • 以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助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内容预览]

    | 2022/5/23 15:32:44
    刘桂环 谢婧 王夏晖 文一惠 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之一,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现阶段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全国范围内已开展了大量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践,有力推动了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了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能力。去年以来,《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发布,对建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路径

    [阅读全文]

  • 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

    [内容预览]

    | 2022/5/10 11:24:10
    本报记者杜宣逸北京报道 2022年一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8.2%,同比增加5.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同时,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断面水质出现反弹,部分地区消除劣Ⅴ类工作滞后,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城乡面源污染正在上升为制约水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

    [阅读全文]

  • 污水处理费能覆盖成本吗?

    [内容预览]

    | 2022/5/5 17:10:09
    本报记者 刘良伟 “目前,我们收取的污水处理费能覆盖污水处理厂的成本吗?” “不能,从全国范围看,按照污水处理费的平均水平计算,大概只能覆盖污水处理厂全成本的0.7—0.8倍。” “缺口资金有多大?” “按照县级以上城市每天1.8亿吨污水处理总量、每吨污水处理费1元计算,每天的缺口或者说需要财政补贴的资金大约是4000万元—6000万元。” 污水处理费年缺口上百亿元 收费标准亟须“追上”成本,但

    [阅读全文]

899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