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正文

加强黄河流域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刻不容缓

Eedu.org.cn 作者:张丛林 乔海娟 …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1/15
摘要: 黄河流域源区(以下简称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涉及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份,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

张丛林 乔海娟 康文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源区(以下简称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涉及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份,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青藏高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河源区拥有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已经在制度建设、监督管理、重点治理、监测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水土流失依然是河源区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之一。

虽然土壤侵蚀强度等级以轻度为主,但2018年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治理难度相对较大,对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草地退化、草原鼠虫害严重、部分地区草场超载放牧、乱开滥挖草地、过量采伐森林等是导致河源区部分地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

河源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水土保持总体投入不足,占水利投资总额比例持续偏低。概算定额与实际工程单价偏差较大,资金投入与治理任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小流域水土保持力度不足。目前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展较为缓慢,治理规模相对较小。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仅限于局部区域,无法彻底从源头遏制水土流失。

三是水土保持的科技支撑力度不足。水土流失防治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较少,缺乏人才和技术支持。现有的科技水平还不能为大规模、高效益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水土流失防治的需求。

四是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力度不足。河源区虽然加强了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督工作,但与河源区生态保护的目标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水土保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能力亟待加强。

加强河源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

建立与河源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十分重要。应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加强资金支持、开展小流域工程建设、提高科技保障能力、加强动态监测,为河源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为弥补项目建设期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可以自身财政信用作为担保,通过国有银行贷款等渠道筹措资金。项目建成后,再使用财政性资金偿还贷款本息。采用财政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在达到水土流失初步治理标准后,再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水土流失治理,并进行深化治理与开发。地方政府应完善治理土地确权划界、拍卖与承包等政策,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技术指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二是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保护天然牧草地为重点,适宜配置水土保持林,使工程、植物和种草措施有机结合。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牲畜承载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力度。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数字水保、智慧水保建设,提升监管效能、治理水平和监测质量。围绕水土保持机理、生态价值、碳汇能力等,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培训上岗与轮训制度,全面提高水保人员综合素质。

四是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水平。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覆盖,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全周期跟踪检查,防控人为水土流失。

作者单位:张丛林,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乔海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康文健,河北工程大学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