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非政府组织上海经验:NPI孵化NGO
作者:穆之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9 21:49: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北京以上课培训来为NGO发展提供协助,NPI更多地采用一对一的服务,帮助它们做战略规划。吕朝认为,对NGO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提供不同的咨询服务

  5月17日到20日,上海NPI(非营利孵化器)主任吕朝应邀参观考察了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和香港乐施会等NGO(非政府组织)。与吕朝一起考察的还有西部志愿者网络、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云南省扶贫办等机构的人员。

  这是香港乐施会资助的项目,目的是增加内地对香港NGO筹款、内部治理以及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内容的了解,以帮助国内NGO加强能力建设。

  NGO被称之为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近年来,国内NGO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诸多公益性非政府组织。

  “对于NGO在国内的发展,前些年还有些争议,现在已经没有,都认为应该发展NGO。”吕朝说。

  孵化NGO

  吕朝曾经担任民政部下属《公益时报》总编辑,并因此进入NGO这一领域,后来又进入北京NPO中心。

  2005年年底,北京NPO中心接到被浦东区政府有关部门邀请,希望能为浦东新区NGO发展献计。

  “他们希望在上海复制北京NGO的模式。”吕朝说。

  2005年,浦东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主要内容就是行政体制改革。在政府职能转变、收缩管理范围的时候,留下了很多公共服务的空白。

  “政府方面看到了NGO的功能,认为这应该由NGO来负责。”在这样的背景下,吕朝创办了NPI。

  “北京NPO更多是为其他NGO做能力建设、咨询服务。到了上海,我发觉相比较北京,上海的NGO数量相对少一些、质量相对低一些。因此,我们更多是参考企业孵化器的做法,来发展上海的NGO。”

  吕朝的逻辑是,浦东区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大量的比较强的NGO,而要涌现出大量NGO组织,就更需要NGO“孵化器”。

  2006年2月,在政府支持下,NPI很快就注册为“民非”。“民非”就是“民办非企业组织”。

  在国内,NGO注册有三种选择:基金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民非’很难注册。北京NPO中心也只是注册为企业。注册难的问题在于政策法律环境以及NGO的公信力和能力难以赢得政府的信任。”吕朝说。

  NPI成立之后,主要提供5项服务:免费场地、提供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资助、注册协助。

  “我们的场地,政府现在给我们补贴,我们再免费给其他NGO提供场地;办公设备,比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这些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刚创立的NGO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很多NGO缺乏经费来源。”

  北京以上课培训来为NGO发展提供协助,NPI更多地采用一对一的服务,帮助它们做战略规划。吕朝认为,对NGO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提供不同的咨询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小额资助。“我们从政府和国际资助性组织那里募集资金来资助他们。”目前,国内NGO没有公开募集资金的渠道,资源来源匮乏。而NPI资金来源主要是国际资助性组织,政府住房补贴、企业筹款。

  另外,由于政府对NGO不了解,NGO创立时很难获得“民非”的注册。“我们可以在政府和其他NGO之间架设桥梁,帮助他们与政府沟通。”吕朝说。

  目前,NPI已经引进妙心家政(给外地来沪务工妇女提供家政服务培训)、渐冻人俱乐部(为上海肌无力病人提供帮助)、新途社区健康服务社等。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