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非政府组织上海经验:NPI孵化NGO
作者:穆之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9 21:49: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资料显示,近年来,浦东新区民间组织在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3月底,浦东新区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共有516家,其中社会团体15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61家,分布在劳动、民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

 

  2005年,浦东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浦东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确定了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支持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式。

  经不完全统计,2004年浦东新区共有14个政府职能部门出资2228.2万元购买民间组织服务;2005年共有15个政府职能部门出资4197.3万元购买民间组织服务,出资总额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88.37%。

  国际NGO的角色

  国内NGO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策法律环境的改善和政府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因为国际NGO的支持和资助。

  从2004年开始,香港乐施会将民间组织作为独立议题,主要在支援民间组织能力建设、促进政策法律环境和推动公众民间组织的理解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据了解,香港乐施会2006年~2007年内地项目的预算中,有346万港元投入到民间团体的发展。

  乐施会中国内地项目经理王云仙博士介绍,支持NGO能力建设主要是帮助NGO对社会视角的培训,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做一些人力资源培训、资源动员和财务管理。

  香港乐施会一方面通过中介机构向NGO提供小额资助(一般在2000~8000元);另一方面直接支持草根组织,金额一般在5万元以下。

  像香港乐施会一样,还有其他国际NGO在推动内地NGO的发展。加拿大公民社会、福特基金会、香港社区伙伴、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都在其中。

  其中,福特基金的“好邻居”项目,每个资助1万美元,世界银行的小额资助1万美元,还有“中国发展市场项目”从100家中选出10家NGO,每家资助20万元人民币。另外,国内的扶贫学校也在资助其他NGO的发展。

  不过,国际NGO的进入也使得NGO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因此,有人提出,要加强管理国际NGO在国内的活动。

  NGO面临的难题

  乐施会NGO发展项目官员岳耀介绍说,最近几年,国内NGO蓬勃发展,尤其是草根力量。数量增加,另外,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尤其是在西部,比如贵州、甘肃出现很多志愿者组织。

  这些志愿者基本都有全职工作,参加活动都是业余时间。贵州有十几家志愿者团队,比如民间助学会,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且有固定的筹款活动,每年一次的烛光晚会,固定的资助学校资助对象,队伍也相对固定。

  岳耀介绍说,在这些志愿者组织中,还有走得更远的,已经投入专职人员。

  贵州大山助学会已经投入专职人员负责组织运转,但是没有一分钱行政费。不过,这些组织也面临困难,比如组织稳定性,“很多人认同理念,但不一定认同组织。”

  目前内地NGO一直没有突破名分、募集资金渠道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另外,国内NGO除了几个大的公募基金比如青基会等可以公开筹款,其他NGO都不能公开募集资金,因此资金来源很困难。另外,这些机构组织很小,能力建设也比较差。

  上海通过孵化器帮助NGO组织的做法,也许能为国内NGO发展提供借鉴。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