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绿色珠三角应松绑香港环保NGO
作者:刘敬文  文章来源:网易探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17 16:23:0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电子垃圾堆积后的田边死水

上周末,笔者出席了由香港理工大学和绿色和平等机构主办的“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研讨会,其中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态学博导杨中艺教授的一个主题演讲让人印象深刻,正如教授开场白所言,“我今天的演讲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教授用很明确的数据和图片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为全国经济贡献巨大的珠三角地区,同时也付出更为巨大的环境和生态代价,现在,珠三角的环境容量已经被超量使用。”

换句话来说,珠三角现在的环境,不要说再加重污染,就是维持如今的情况,未来的珠三角,都绝对不是我们所畅想的那个“生态宜居地区”“优质生活圈”,而会是一个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东莞附近华通厂外的污染

随便列举一组杨教授的数据,2007年共52周,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达到三类水(即基本未受污染)的时间只有一周,也就是说有98%的时段广州人喝的是受污染的水。如果说两年前的数据有点旧的话,我们再看一个新鲜热辣的,今年5月22日的羊城晚报报道,“广州主要水源地均面临严峻污染”,记者调查发现,在珠江下游被“赶尽杀绝”的重污染行业,居然在珠江的上游“咸鱼翻生”,事实上,广州的取水口已经一改再改:从广州边上的流溪河,到27公里外的北江顺德水道,再到70公里外的西江引水,水资源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更进一步的积极环保措施,广州的下一个取水口可能将延伸到珠三角区域之外———也就是说,珠三角自身范围内届时将无水可取。而广州人“守着珠江没水喝”只是珠三角生态困境的一个缩影而已。

干涸农田远处是焚烧电子垃圾的浓烟

实际上,各级政府乃至区域经济学家等等也都认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否则今年通过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里不会设立了一个非常高的生态指标:到2020年,环境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不过,正如中国诸多亮丽的远景目标规划一样,《纲要》在具体实施和执行过程中,仍将会遭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者是“上下不同欲”的状况。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