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行非常之举 建不世之业
作者:陈金陵 陈…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0 9:26:2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如何发出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声音?如何告诉世界中国普通人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性生态危机的忧虑?这些思考在2010年10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上得到集中爆发和展示。


  中国60多家NGO联手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成为有史以来中国环保民间组织规模最大、最多样化、合作紧密、活动最密集的集体亮相。活动总协调人卢思骋认为,这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由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是一个临时决定召开的会议,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在2010年8月初才知道会议将在中国举办。在不到8周里,中国NGO准备了20多场活动,公开了《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


  在天津会议上,环保民间组织行动提高了本土环保NGO参与国际谈判的能力,发展并鼓励青年人致力于从事NGO工作的信心以及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行动,促进NGO行业内组织与组织间协同合力、互补共进。


  中国环保民间活动不仅赢得了一些国际同行的肯定,还得到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的公开肯定。


  其实,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的历史并不长。


  2007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厘岛会议上,中国青年组成一个代表团以NGO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气候变化谈判。


  也就在这次会议上,时任某国际环保组织中国项目总监的卢思骋受联合国秘书长之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议上代表全球NGO发言。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20多家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组织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获得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认可的“观察员”身份,参与了气候谈判的进程。


  自此之后,在每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都会出现了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的身影。在2010年12月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坎昆会议上,气候组织联合万科公益基金、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了“中国日”活动。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问题,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而卢思骋则是久经沙场。在他看来,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对气候变化存在着认识不够深入、参与气候谈判经验少的问题,这与很多基层环保民间组织未认识到本地问题和国家政策、国际谈判之间的联系有关。


  面对有些批评认为中国民间组织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走过场,没有什么实质参与。卢思骋也承认,这确实是一部分事实,但不迈出这样的第一步,就不会走出第二步,这就像滚雪球一样。他对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正是环保民间组织的参与让公众对气候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