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黄海生态区保卫战 |
作者:彭科峰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8 8:46:1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过冬的候鸟在滩涂觅食。 科研人员在滨海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 常常一边考察调研,一边做科普,偶尔参加一些NGO组织的公益活动——从1997年开始,鸟类研究者杨志(化名)就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奔波于黄海海域沿岸的大小城市,为海洋生态保护鼓与呼。 不过,这些年行走下来,他收获最多的恐怕只有沮丧。以一己之力对抗城市扩张下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之势,杨志注定不容易成功。 同样不成功的,还有黄海生态区保护支援项目。这个为期7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中国国家海洋局和韩国科研机构发起、针对中国唯一一个海洋型生态区的环保项目,今年正好收官。 不过,WWF海洋项目负责人周宇晶坦承,这场生态保卫战并未遏制住黄海生态的进一步恶化。“尽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活动,但黄海周边生态反而比以前更糟了。” “黄海到底怎么了?”距离这位资深环保人士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感慨没几天,6月8日,世界海洋日悄然而至。 黄海危机 1999年,杨志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在天津北大港发现著名的受威胁物种——东方白鹳,证实了渤海湾对于东方白鹳繁衍的重要性。此发现轰动一时。 然而,在有22种鸟类被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的黄海海域,杨志他们几年来的观察结果却令人沮丧不已:在海洋渔业资源已捕捞殆尽且无法恢复的同时,沿海城市正逐渐将手伸向滩涂、湿地。 为此,有专家疾呼,尽快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严格限制滩涂、湿地的开发利用,拯救岌岌可危的黄海生态资源。 黄海海域被中国和朝鲜半岛环绕,其大陆架的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球同类海域中屈指可数。黄海生态区则包括黄海、渤海和部分东海在内的约4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这里曾经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众多的湿地,也是海洋鸟类的天堂。仅海洋鸟类数量,中国有记录的就达182种,韩国记录有162种。 在杨志的记忆中,中国的城市向近海岸“侵蚀”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河北曹妃甸被用作首钢的新基地。2003年,国务院决定将首钢厂区搬往曹妃甸,而这里原本是一大片滩涂和沙滩。 在咆哮般的机器轰鸣声中,当地大片区域被圈起,大型钢管沿着被分割的海岸铺设,灰褐色的泥浆从海底被抽出,然后沿着管道喷射至指定海域。就这样,几个月后,昔日的滩涂和湿地永久性地成为陆地。 在曹妃甸产业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滩涂被圈占、征用,变成形形色色的工业园区或旅游胜地。原本依靠在滩涂捡拾贝壳或近海捕捞的渔民们,则被工业化的力量驱逐。 “依据我的调查,不少渔民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更关键的是,迁徙的候鸟失去了栖息地。”杨志介绍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