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鸟人"沈尤的产业 十年长出"环保翅膀" |
|
作者:秦川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8 23:04:26 | 【字体:小 大】 |
护鸟观鸟活动应成产业
现在,成都观鸟会虽有数百名会员和近千名志愿者,但远远没有达到沈尤的期望。他一直想要把观鸟活动培养成产业,“引起人们对保护鸟类的重视。”
让沈尤感悟最深的是,这10年来,观鸟已不仅是几个人或者几百个人的业余爱好了。2007年,成都市举办了第一届万人数鸟活动,今年4月,又举办了第二届。在浣花溪公园、文化公园、人民公园、望江楼公园、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等5个地点,共记录到野生鸟类41种、26844只,与5年前第一届万人数鸟活动统计结果相比,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增加了10种,另外,41种野生鸟类中有11种为迁徙过境鸟类,数量增加了近6000只。已是成都观鸟会会长的沈尤说,这是因为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生物环境多样性和连续性保持较好,为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条件,并为部分迁徙鸟类提供了一个中转站。
沈尤说,他想让更多人参与、感受观鸟的过程,从单纯的欣赏延伸到尊重与关爱。
十年·对话
华西都市报: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观鸟经历是什么样的?
沈尤:2004年的时候,单位组织去温江柳江公园培训。有天在公园里见到了一只红胸啄花鸟,第一次亲眼看到,我兴奋得不得了,我追着它在公园里跑,不知不觉就看了2个小时。往后的几天里,即使是闭着眼睛,我也能辨别出这只鸟的叫声。
华西都市报:城市环境在变化,有没有哪种鸟类现在成都看不到了?
沈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成都能看到四种乌鸦,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因为乌鸦是吃腐食的,在城市里找不到食物,自然会选择退出。以前,市民倒垃圾,是直接拖着垃圾桶倒在路边或院内,等着人来清扫。
现在人们都有了用塑料袋装垃圾的习惯,城市生活垃圾也有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垃圾没了,腐食就更难找到了。
华西都市报:现在成都知道观鸟活动的人多吗?
沈尤:观鸟爱好者肯定是越来越多了。十年前你要是拿着望远镜在公园里四处抬头打望,周围的人都觉得你很神秘。
现在成都的公园里,不管是否手中有望远镜,大多数市民都知道,仰着脖子望天的,十有八九是观鸟爱好者,手上还拿着望远镜的,那是刚入门的观鸟爱好者。
十年·变化
四川已建起上百个自然保护区
城市环境的多样性为鸟类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2010年9月,成都开始打造联网成片的绿道,并开场改造了人民公园等五个公园。2010年至2012年间,在中心城区建设了84块街头绿地及小游园。
河道附近是鸟类聚集的地方,截至2011年底,成都共建成237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待全部运行后处理规模将达到241.98万吨/日。目前,成都中心城区34条重点治理河道、18条一般性河道已完成综合治理,每天减少数十万吨入河污水。现在四川已建立起多种类型自然保护区上百个,在鸟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放置了人工鸟巢,吸引鸟儿安家落户。 上一页 [1] [2]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