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环境健康进入“发病期”
自然之友广州小组气候变…
自然之友多起来 我国环保…
自然之友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交流 >> 学习经验 >> 正文
高级搜索
同在蓝天下 环境共珍惜  自然之友徒步额尔古纳
作者:张俊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6 8:24:05 | 【字体:

  本报记者 张俊

  “同在蓝天下,环境共珍惜”。在城市众多的标语中,如果看到这么一句,我们可能会熟视无睹。但当自然之友登山队沿额尔古纳界河徒步行的队员们,在内蒙古自治区最北边的太平林场门口看到大型宣传牌上写着“同在蓝天下,环境共珍惜”时,却觉得这是他们一路上看到的最令人感动的标语。

  在今年7月17日从北京出发后,他们沿着额尔古纳界河徒步进行了包括北极村、草原、湿地、森林在内的原生态徒步穿越,全程420公里,历时19天。

  活动是自费的,包括全程的所有食宿行,每个队员仅花了不到2000元。从这个开销,我们可以想见他们一路吃住行的苦。用队员的话说,我们住得很惨,手机没有信号,被蚊子和蜜蜂叮得很惨,穿越的多是无人区。然而聊起那段日子和经历,他们却不经意间流露出自豪和默契。他们说:“真想回到我们行走的队列,无尽头地走下去”;他们说:“一天的行走,一生可以信赖的朋友。”

  让绿色旗帜在人迹罕见处飘扬

  在采访时,记者没有见到此行的全部13名队员,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职业,媒体从业人员、医生、保险、人力资源、园林等。从资料上看,他们的领队曲志兴是某集团公司副总,但对副总这个头衔他却说:“那也就无所谓了,我就算公司职员吧。”的确,对他们行走的这个集体而言,他的身份就是领队,而他的名片上也只有“自然之友登山队队长”的介绍。

  见到自然之友登山队几个参加额尔古纳行的队员,有几点让记者感慨,一是那么苦的行程,居然是女队员居多,13人中,女队员占了7个;他们有些共同的特点,皮肤被晒出健康的黑,笑容不多,但是很干净和真诚;当记者有意提出一些略带“恶意”的问题时,他们都在维护着自己的集体(虽然是临时的集体,却非常团结和彼此信任);他们都不觉得苦,只觉得幸福;他们不觉得有什么非比寻常,都认为是平常事。

  队员中,年纪最大的是62岁的徐阿姨,她以62岁的年龄和二三十岁的小青年拼体力,没有输给过任何人;年龄最小的是23岁的徐珊,一个从首都经贸大学毕业才1年的女孩。

  虽然路途很远和艰苦,但很大的一面自然之友旗帜他们一直携带着,并让它在人迹罕见的湿地、草原和森林里飘扬。

  给孩子梦想未来的可能

  沿途除了美景,他们都经历着什么呢?一天要走三四十公里,甚至50公里;几乎每天都在下雨、刮风,连穿冲锋衣的人也被淋得湿透了,他们甚至在一棵树都没有的草原上碰到了一次冰雹;几乎每个人都走得脚上打泡,大的有鸡蛋大,有人是一个摞着一个;被蚊虫叮咬不说,他们还被蜂群围攻,基本上每个人都被叮;睡觉大多是在老乡家,男女分开后挤通铺;昼夜温差特别大,虽是7月但晚上还要烧火炕,小苑、瑞金和陈宏伟几个队员都发了高烧;有的队员晚上哭过了,白天继续走……

  谈到这些经历,他们说何颖学会了远远看到蜂箱时便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一直武装到牙齿;他们说,不要说什么事做得没有意义,当大自然用它独特的方式将结果展现给你时,你便知道因果相应不爽。他们自己也会彼此询问,你这样走后悔不后悔,明年你还会不会来?

  他们为何要行走,尤其是走在人迹罕见的地方?这句话很多人在问,有很多的答案,又似乎没有答案。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可他们并不是游客;难道是为了宣传环保和开展环境教育?他们并不想“传道”和“说教”。有人说他们傻,但他们只是在荒野行走,为了自己,也为了使命。

  张永强是个很男性化的名字,但她却是一名42岁的女性。这一路,她去年也去过,此行对她而言并不算新鲜和猎奇。她说,这是一次宣传力度更大的推广,为了草原保护和赞助学校的费用。

  在此行中,她和当地的牧民聊起草原。那位牧民说现在的草原已经被破坏得太严重了,20多年前那才叫漂亮,现在的草原让他们看着都心疼。张永强说,草原还是那片草原,它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沙化萎缩,保护草原已是当务之急,否则当我们垂老时可能已看不到草原。

  除了环保,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教育。当地的恩和民族学校里有来自16个民族的300多个孩子。当初,为建这所学校,当地公务员每人捐了一个月的工资。曲志兴说,我们希望能用我们的行动引起更多人对额尔古纳的重视,当地金矿、煤矿都很丰富,但因为当地领导把生态环境当成无价的财富,所以到现在都没有进行开发,而当地非常贫困。因为学校没有食堂、操场,宿舍也非常狭小,所以这些队员们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吸引更多人关注额尔古纳这片美丽的热土。

  这个愿望和使命于他们徒步行走的脚印而言也许太大,但他们仍在行走。这条路线曲志兴去了3次,他说,当地为保护生态付出了很多,所以我们要和他们一块儿努力,只要学校的事儿没完成,我们的活动就要进行到底。

  自然之友登山队并不是只靠吸引眼球来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他们中的30多个会员资助了37个当地的孩子。曲志兴就资助了两个孩子,徐珊也资助了一名学生。记者看到了当地一些受资助学生给自然之友寄来的信。其中一个孩子说,是你们给了我梦想未来的可能。

  曲志兴聊起资助的经历,他说,他去当地探路时住在八卡一户人家,那家父母和孩子一共4个人挤到土炕上,给他腾出一张床来。回来后,他资助了那两个孩子。这种资助中有感恩的心。

  去年11月,自然之友组织一些工作人员和会员到恩和进行了名为“绿色希望行动”的环境教育活动。自然之友工作人员宁荣菊说,他们把孩子们编成小队做各种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上完课他们都说要马上成立捡垃圾、拾树叶等各种小组。他们的反应和创造力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差。

  走到村里有孩子的地方,登山队队员就把带的一些衣服捐给那儿。行走途中,自然之友的会员们还寄去书和衣服、钱等。去年,仅书就捐了10多箱,帮恩和民族学校建成了一个图书馆。今年,他们又捐了6箱书和7箱衣服。

  吸引他们的还有当地纯朴的民风。去了以后老乡会争着把人抢回去吃饭、住,拿最好的牛奶请大家喝,不收钱,只要给他们照张相就满足了。他们说,在城市没有这样的风土人情,在北京你能敲开一扇陌生的门就进吗?

  这种行走就像一种洗礼,“一段时间内心会很静,很淡,把事儿都简单化”,“苦也不想回来,一想起城市就觉得平时追逐的很多东西都是身外物,没什么了不起”。

  做一张“绿地图”展一片大草原

  问及他们的行走与普通的“驴友”(热爱自助旅游和越野的人)有什么区别时,他们很在意和看重这种区别。他们说,区别大着呢,我们不是以玩儿为主要目的。比如,我们不但带走自己的垃圾,还把别人的垃圾也带走;我们出门都带着不锈钢的筷子,从来都不用一次性餐具;我们还宣传环保理念,不仅靠说,还进行着很多无声的宣教,用我们的行动和足迹带动更多的人。

  据了解,自然之友登山队自2004年成立后,几乎每周都要组织一次爬山或越野的活动。每次,他们都随身携带着垃圾袋,爬一座山,清一条路。有些公园的管理员都认识他们了,一看就说,是自然之友的,又捡垃圾来了。他们对此很是自豪。

  除了这些,他们此行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收集资料争取做出一份“绿地图”,在地图上清楚地标识出环境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与文化景点,为今后的户外旅行者提供一份翔实的行走指南;开通一个关于额尔古纳的专题网站,用文字、图片和影像介绍额尔古纳生态、人文、历史、发展;举办以“走进中国最美丽的草原河流”为主题的摄影展,多视角展示额尔古纳草原深处美丽的风土人情,倡导生态保护,宣传环保理念。

  即使矛盾也是自己的选择

  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一次出行这么长时间都付出和放弃了很多。徐珊和张岩最近都辞职了,但他们不认可是为了这次活动而辞职和付出的说法。他们说,活动和工作肯定会有矛盾,碰到实在请不下假来的,有队员就干脆辞了职。但他们说,即使矛盾,也是自己的选择。

  这样的出行除了吃苦外,也难免会有安全的顾虑。比如他们此行就遇到过蛇、狍子等,还听到过熊在不远处嗥叫。曲志兴说,他们都得给我签生死状,必须得到家人的同意。还有人揭发徐珊的爸爸妈妈都去车站送她。据记者了解,他们离开北京时送行的人不少,买了20张站台票还不够分。

  对于父母是否放心她参加这样的活动,徐珊说,我们喜欢的东西他们不一定喜欢,但活动有意思,也是安全的。我们并不是去送死,都是成年人了,对发生的事情有预期。曲志兴也说,我们并不以探险为目的。进林区后相互看不见,走单了很危险,我们都会注意保持安全的距离。

  张永强回来后在日志中写道——通过徒步,爱上行走,爱大自然的绚丽多姿,爱大自然的宽阔与包容,爱走在原野中的点点滴滴。这应该是所有曾在额尔古纳行走队员的心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